第四百八十一章 世事难料
为了应对龙口对岸的归义军。
青宣三人经过一番商议,除了向朝廷一方告知此处归义军的动态,催促出兵。
再就是整备兵马,全力支援前线。
这一次归义军的动作这么大,同时出击两线战场,又特意来人逼回道家学派。
可见这次归义军是准备有大动作。
因此,在青宣三人的据理力争下,贵族联军中的中坚贵族力量,也意识到了危险,决定全力支援前线。
临川书院、青、须、高三家都全力以赴的派出了家底,其余的贵族也纷纷效仿。
贵族们也不是傻子,虽然这些人大多沉迷享乐,但基本的眼界和见识还是有的。
在归义军打疼他们,装模作样养精蓄锐的时候,贵族们还可以让自己懈怠一番。
但当他们真切的感知到后路断绝,威胁到自身根本的时候,也会有搏命的心思。
不过,这次建议虽是由青宣发起。
可在先前的多次战斗中,青宣已经多次落败,没有切实感受过归义军战斗力的贵族们拒绝了青宣领军。
不得已,此战只能由须尘领兵。
不过幸好还有临川书院的齐良大儒。
兵贵神速,当须尘决定出兵之后。
便在河间郡内大肆征调兵团补充兵力,同时命令先锋军由须臾、高茞,青曲,带领,率先向龙口进军。
不过须尘也清楚先前他们的表现,因此在青宣的建议下,派出了齐良辅佐。
距离龙口三百里外的安宁府,府衙。
府衙内部灯火通明。
舞女们在乐师的伴奏下翩翩起舞,须臾高兴的欣赏着舞蹈,不时深情的摇晃着脑袋与青曲等人欢笑。
本地的官吏跪倒在一旁,手持酒盏亲自为须臾斟酒,毫无大臣的风范,脸上更是挂满了谄媚的笑容。
听着府衙中的靡靡之音,齐良黑着脸色默默的坐在一旁,闷闷也不喝酒。
而就当那名本地的官吏,爬过来向齐良敬酒的时候,齐良板着脸色,脱口而出。
“滚~”
那名官吏被训斥,也不生气。
只见须臾笑着看向了齐良,开口说道。
“齐先生,屠县令对您可是礼数周全,您为何要这样对待他呢?”
“这样可不符合礼仪吧!”
其余的贵族子弟,一边乐呵呵的斟酒满饮,一边搂着怀中的侍女,像看戏一样。
“将军,须尘大人吩咐我们,需要在两日之内赶到龙口,可我们已经在此地耽误了一天~”
“那又如何?不过是一天~”
“龙口绝对不容有失,郑先手下仅有两万将士,可要面对归义军至少三倍之敌,若是我等步伐稍缓,龙口恐有丢失之危~”
“哼!齐先生,难道您忘了我父君的叮嘱,我才是这支大军的主将~”
“我从来不曾忘记,不过我看,怕是将军您忘了吧!”
闻言,须臾瞬间气的将酒杯掷出。
没有了青宣在他头上压着,再加上当初归义军给他的阴影,须臾瞬间生出怒气。
“先生难道以为我不知兵吗?”
“龙口乃是天险,又有大军驻扎,况且归义军还只是在试探,难道郑先连区区两天都挡不住吗?”
“常言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归义军也是远道而来,我等若是此时着急出兵,对于战局又何有扭转之机~”
“可若是我等在此坐镇,距离龙口也不过区区两日,待到归义军多次进攻龙口,露出懈怠之时,那就是我军发兵之际~”
“此番,父君给我大军一万,再兼有龙口两万战卒,以逸待劳,如此大好的机会怎能不痛击敌军~”
“怎么能总想着防守呢?”
听到须臾的战法,在场众人纷纷欢呼。
“将军大才,才能简直比肩须君~”
在场众人的欢呼声中,齐良的脸色变得愈发阴沉。
若不是此战是由青宣提议,若是平日里齐良听到这种幼稚的痴话,早就拂袖而去了!
虽然齐良对于兵事不精通,但他也明白兵法乃是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的。
明明已经见识过归义军的厉害,却还有这种想当然的兵法,总以为对方会按照自己的想法从事。
可是归义军百战之军,若是稍微有一丝懈怠,万一龙口就被打下来,又该怎么办?
考虑到青宣的嘱托,还有须尘的看重。
齐良签强忍着心中怒气说道。
“与将军家学渊源不同,我的确不通兵法,但我知道事情不能总往好的方向去想~”
“对于敌人,我们也应当做好最坏的打算~”
“若是明日我们还是不能出击,那龙口防线危急,那么我必须要为须君负责,向他禀明这里的情况~”
听到齐良居然搬出父君来恐吓他,须臾有些无奈,但是对于齐良愈发不满。
“好,好,齐先生深明大义~”
“那我明日出兵~”
见状,齐良转身直接离开了府衙。
在场的那些贵族和官吏,也是一个个的低着脑袋,眼神中闪烁着莫名的眼神。
齐良知道这一次算是得罪了须臾。
虽然齐良知道,这样的做法不好,容易在大军之间造成隔阂,但是齐良又不能不做。
当初离开之前,考虑到这批大军中贵族子弟参差不齐的素质,青宣和须尘特意派齐良随行,就是为了避免他们肆意妄为。
为了整体的战局,齐良没有妥协。
待到齐良离开了府衙,望着须臾阴沉的脸色,高茞,青曲两人开口问道。
“将军,难道我们真要听他的?”
闻言,在场的贵族子弟纷纷转头看去。
这一次领军的贵族子弟,有不少都是老熟人,其中一大半与须臾同为败军之将。
因此,他们是真切见识过归义军的。
尤其是当初,宇文汤带领着兵团冲入归义军的场景,仍是在他们眼前历历在目。
长水营、玄鸟营,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亡在了归义军大营之中,那副惨烈的局面,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让人不寒而栗。
这也是他们对须臾的战法支持的原因。
“发兵,为什么不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