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是,皇家海军不可能让攻击核潜艇执行进攻任务。
道理也很简单,伊朗不是阿根廷,伊朗面对的海域,不管是阿拉伯海,还是波斯湾,都是陆间海,远远算不上开阔,水深也不够,没有能够让攻击核潜艇施展的空间,也不适合攻击核潜艇活动。
用来执行反潜任务,哪怕是靠前部署,只是一艘攻击核潜艇,显然不够看。
这里,涉及到战斗群的作战部署。
因为搭载的F—35B,而这种垂直起降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严重不足,皇家海军又没加油机可用,所以在没有盟友可以依靠的情况下,战斗群必须靠前部署,从而尽可能缩短战斗机的飞行距离。这就意味着,如果需要按照攻势部署的方式执行反潜任务,攻击核潜艇就要靠近伊朗领海。在浅水海域作战,攻击核潜艇的效率肯定会降低,还无法照顾周全,未必能有效的掩护战斗群。如果要保护两艘航母,而且这两艘航母还是分开活动,那么掩护的难度就更大了。
当然,存在问题的不仅仅是反潜,防空也一样。
虽然皇家海军拥有六艘45型防空驱逐舰,但是处于部署状态的,能够编入战斗群的就只有两艘,而且其中的一艘已经去了阿拉伯海。因此就算是增派“威尔士亲王”号,也只能安排一艘45型驱逐舰。关键是,做为防空驱逐舰,45型最多算得上勉强合格。不管是导弹的射程与数量,还是雷达的性能,跟一流的防空驱逐舰相比都有巨大差距,连主流盾舰都比不上。
说得直接一点,应付小规模冲突问题不大,遇到大规模战争就完全不够看。
虽然伊朗不具备跟皇家海军争夺制海权的实力,甚至无法突破皇家海军的封锁,但是伊朗拥有足够强大的反制能力,不但能够对皇家海军构成威胁,或许还能够歼灭皇家海军的战斗群。伊朗军队依靠的,也就是空中突击能力。除了由战斗机发射的反舰导弹之外,还有更加难以防御的反舰弹道导弹。
客观的讲,皇家海军没有防御反舰弹道导弹的能力。
虽然45型驱逐舰在理论上,能用搭载的“紫菀”导弹拦截弹道导弹,但是实际操作的难度极大,基本没有可行性。主要是,英国与法国在联合开发“紫菀”导弹的时候,主要针对的都是“飞毛腿”这样的弹道导弹,没有考虑对付具备末段机动能力的弹道导弹,当时也没有反舰弹道导弹。更何况,45型的“桑普森”雷达就算是先进的AESA模式,可是采用双面旋转阵,还工作在S波段,探测距离只有可怜的二百五十公里,刷新频率也远远低于采用四面固定阵的雷达。可以说,这种雷达就不适合用来探测与跟踪弹道导弹,其主要针对的是作战飞机。
只是依靠两艘45型驱逐舰,肯定无法撑起舰队防空网。
也就是存在这么多问
题,格雷厄姆才坚决反对发起军事行动,或者说反对由英国单方面发起军事行动。
在上一次决策会议当中,格雷厄姆就提到,如果必须得打击伊朗,那么至少都要让美国参与。哪怕美军来不及把航母战斗群派往阿拉伯海,也要动用部署在附近的空中力量为皇家海军的战斗群提供掩护,并且出动战略轰炸机承担部分突击任务。不管是派B—2A,还是更先进的B—21,都能够突破伊朗的防空网,摧毁通信网络与指挥中枢,大幅度降低后继打击看的难度。
用格雷厄姆的话说,只要美军出动几架战略轰炸机,打击行动必然能事半功倍。
可惜的是,这根本就不可能。
华盛顿当局已经明确拒绝伦敦发出的参战请求,准确说,在双方正式宣战之前,美国不会出兵参与打击伊朗的军事行动。不管是伦敦对德黑兰宣战,还是反过来,由德黑兰对伦敦宣战,只有在双方进入战争状态之后,美国才会以盟友身份参战。只不过,肯定无法在第一时间出兵。
以五角大楼的说法,美军也需要时间进行动员。
其实,也就是格雷厄姆提出了充分的理由,斯特劳斯才没有在决策会议上,当着其他官员将领的面逼迫他。
那么,格雷厄姆突然向斯特劳斯妥协,必然有很重要的原因。
陈伊万也是在看到新闻报道之后,才发来这些消息,怀疑苏青平与陆勇添已经在舰队司令部遭遇不测。
不过,这只是陈伊万的猜测。
他在朴茨茅斯等待消息,并且让戈武尽快跟他联系。
只是,现在要怎么跟他联系?
也就在戈武思考要不要给陈伊万发消息的时候,码头那边传来汽笛声,随后还有军官在大声喊话。
显然,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要组织官兵登上潜艇。
现在出去肯定来不及了。
就算已经到了傍晚,可是格兰德湾在西边,落日的霞光正好笼罩住了潜艇,钻出去肯定会被码头上的官兵看到。
“我们去前面。”
“鱼雷舱?”
戈武点头表示李约翰没说错,也是催促李约翰,让他别耽搁时间。
在溜下去之后,李约翰并没走开。等戈武下来,他还一把拽住了戈武,并且示意不要去前面的鱼雷舱。道理很简单,需要再次通过指挥舱,而“胜利”号的军官等下会从指挥台围壳上的通道进入指挥舱。如果恰好在那边遇到,就戈武与李约翰现在这身装扮,一眼就会被识破。
“如果能够避开登艇的官兵,我们就能够从鱼雷发射管出去。”
“就算能,也只有一个人能够钻出去。”
戈武微微一愣,锁紧了眉头。
“潜艇没启动,还处于漂浮状态,我们只能使用备用的机械系统来打开鱼雷发射管的内盖与外盖,没办法遥控操作,也无法设为定时模式。这就意味着,我们当中必须有一个人留下来。
”
在李约翰解释之后,戈武才点了点头。
显然,他也是一时情急,没想到这些。
李约翰也没有多说,说着说没有说破。他反对去鱼雷舱,并不是得有人留下来,而是担心戈武会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做出极端的事情来。要知道,“胜利”号的官兵在下午往潜艇里面装了十几条重型鱼雷。这些鱼雷全都存放在鱼雷舱里,按规矩摆放在架子上。就算戈武与李约翰两个人,没法把鱼雷发射出去,也能搞破坏。事实上,只需要利用鱼雷装载的蓄电池就能够通过短路的方式,引爆战雷头里的炸药,或者是引发火灾。很明显,不管是鱼雷发生爆炸,还是引发了大火,后果都难以设想。烧毁核潜艇还是小事,要是导致装载的潜射弹道导弹发生故障,麻烦就大了。
他们来法斯莱恩是为了阻止伦敦当局发动战争,而不是亲手制造一场战争。
其实,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让两人耽搁。
头顶上方传来了脚步声,第一批官兵已经登上潜艇,而且很快就会从四个水密舱门进入潜艇内部。
虽然之前为了方便装载鱼雷,把栈桥移动到了艇首,官兵将首先进入前段的鱼雷舱,但是不等于不会搭第二座栈桥。事实上,原本就搭了两座栈桥,只是在完成给养补给之后撤掉了后面这一座。
还好,以艇长为首的指挥部门的军官不会立即进入潜艇。
按照不成文的规矩,艇长等主要军官会留在指挥台围壳上面,而且所有不当值的官兵都要留在露天甲板上。在潜艇离开码头,进入主航道之后,才会收起挂在潜望镜或者是通信桅杆上面的军旗,并且让官兵进入潜艇。在起航阶段,只有当值官兵在潜艇内部,毕竟有很多设备需要人来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