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下载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小说下载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第19章 直捣黄龙(二)(1 / 2)
小说作者:闪烁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5万字   

“有这个必要?”陈伊万立即朝戈武看了过去。

显然,他很不乐意。

戈武没有多说,只点了点头。毕竟是他提出查清楚“怀特曼”的身份,自然没理由打退堂鼓。

“我来吧。”覃修哲在这个时候出面,拿起了装断掌的塑料口袋,随后还从陈伊万那里拿了智能手机。

要说,他也是闲的没事。

既然有人愿意帮忙,陈伊万自然万分乐意。他不是胆小,而是有一点洁癖,而那只断掌也确实很恶心。

调查也很简单,就是录入掌纹与指纹,然后发给军情局,跟储存数据对比。

只要断掌的主人是MI5的人,而且之前跟军情局有往来,哪怕是间接交往,就能够找到匹配数据,进而查明此人的身份。关键是,这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只需要把录取的数据发送到指定的电子邮箱里面。覃修哲是出国执行任务的情报人员,拥有很高的权限,而且涉密级别还在陆勇添这些行动人员之上,通常都是执行高风险任务,军情局总部的技术人员肯定会优先处理他的请求。

“我们现在去哪里?”苏青平回过头,对戈武问了一句。

戈武没有回答,把目光转向了赵诗棋。之前是赵诗棋提到要赶紧离开英国,而现在还没有查清楚情况,自然得有赵诗棋决定是按照开始的安排离开英国,还是说再等一等。如果是后者,就肯定需要找个地方落脚。

“去安全屋吧,等查清楚了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赵诗棋明白戈武的意思,知道就算她坚持己见,戈武也未必答应。毕竟戈武不是军情局的人,他留下继续调查,赵诗棋拿他也没办法。

关键还有,赵诗棋也想查个水落石出。

好不容易来了英国,而且早就料到此行不会太顺利,肯定会遇到很多波折,总不能因为遭到MI5的通缉就落荒而逃。面子这些都还无所谓,要是幕后真的隐藏着惊天秘密,今后必然会后悔。

当然,赵诗棋做了决定,其他的就好说了。

天亮之前,众人来到了位于伦敦郊外的安全屋。

这是一座临时性质的安全屋,也可以说成是一次性使用,没安排人员看守,最多每隔几个月安排情报人员过来更换储存的食物与生活用品,主要就是换掉过期的食物,确保在启用的时候里面的物资都能正常使用。也正是如此,这类安全屋大多是用过就抛弃,不管有没有被当地的安全机构发现,都不会再次使用。因为平常没有派人员看守,所有又被称为无人值守安全屋。在进入网络时代,得益飞速发展的通信技术,这种一次性使用的无人值守安全屋正在渐渐成为主流。

过去,安全屋通常都有人员看守,而且由专人负责。在冷战快结束的时候,CIA的雇员超过十万,其中只是管理遍布世界各地的安全屋就占了一万多个名额,而且大部分都是刚出道的情报人员。在过去几十年里,大部分情报人员是

从安全屋管理员做起,而且很多情报人员终其一生都在管理安全屋。还有很多情报人员在担任安全屋管理员期间,利用多得根本就用不完的空闲时间,以及CIA提供的补贴获得学士,甚至是博士学位,并且在合同到期之后离开CIA,跳槽去了能赚更多钱,也更加有前途的行业。也正是如此,在冷战时期,美国很多社会精英都能跟CIA,或者其他的情报机构扯上关系。这些人,也构成了一个关系复杂的社会网络。

在后冷战时代,尤其是反恐战争期间,以“私人安保”或者“防务承包”的名义诞生了很多雇佣兵性质的民间武装组织,而这些组织的创始人,以及幕后大老板,几乎全都跟情报机构有关,很多就是退休的情报官员。要是无法及时的获取关键情报,这些民间武装组织根本就无法发展壮大。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其实,安全屋一直都是情报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衡量情报网络的两大指标中的一个就是安全屋的覆盖范围。可以说,情报机构的日常开销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就用在安全屋上,而且主要是管理员的薪水津贴。相对的,建设安全屋,以及采购维护物资设备的费用反而不高。

冷战结束之后,随着预算大幅度减少,如何减少情报网络的日常开支,成为各大情报机构无法逃避的问题。传统的方法,比如裁员与减薪,就只是治标,没解决根本问题。从招募人才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不能过分缩减情报队伍的规模与降低情报人员的薪水,也就得在其他的方面着手。

其实,CIA就尝过裁员与减薪的苦头。

虽然情报机构的人员素质一直都不是很高,毕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会有太多有能力的人愿意为情报机构工作。说得直接点,在薪水等条件差不多的前提下,大部分人会选择安稳、舒适的工作,自然就不会考虑情报机构。但是没人能否认,在大环境下,由情怀驱动的使命感,确实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也正是如此,在整个冷战期间,CIA这些情报机构能招到大量人才,很多还是同辈当中的翘楚。也就是依靠这些人才,美国的情报机构才保持了活力,并且在冷战期间发展壮大。只不过,这种局面也就维持到冷战结束。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即便“911事件”与反恐战争,再一次点燃了广大美国民众的爱国热情,那也是回光返照。在失去主要对手,国家的安全有了保证之后,青年才俊首先选择的显然不是为国服务,而是去实现个人价值。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即便提供高于社会普通岗位的薪水,也未必能招募到有才华的人才。事实上,CIA等情报机构在后冷战时代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无法通过爱国情怀来吸引人才,也就只能降低招募的

标准。

关键还有,在预算连年削减的情况下,CIA等情报机构被迫裁员减薪。

结果,自然是不用多说。

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决定团队能力的第一因素,其实都是构成团队的人员,准确的说是人员素质。

更加重要的是,这个“素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如果能对素质评分,那么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并不是分数,而是在整个群体中的排名。

在跟其他行业做横向对比的时候,这个“相对素质”的意义格外明显。

就拿情报机构来说,情报人员在大部分时候面对的是其他行业的人员,也就是跟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打交道。跟同行,也就是其他机构的情报人员往来的机会反而不多。事实上,刺探情报更多是在“外行”身上下功夫,刺探的情报也主要是其他行业。很明显,如果情报人员的素质连刺探情报的对象都比不上,就可定会出问题。这一点,从CIA在世界各地搞颜色革命的结果就看的出来。在经济相对落后,文化教育没有跟上的穷国,比如叙利亚,由CIA策划与推动的颜色革命通常都能取得成功,实施过程也非常顺利,很少会遇到麻烦,更难得遭遇挫折。可是在经济较为发达,尤其是教育得到普及,国民文化素质较高的国家,颜色革命就难以奏效。虽然这里面跟实施对象的素质有关,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跟实施者的素质同样有关。说得直接点,不是颜色革命本身不灵了,而是实施者素质太差,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欺骗与鼓动实施对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