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下载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小说下载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第36章 横冲直撞(一)(1 / 2)
小说作者:闪烁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5万字   

清晨,加里宁格勒郊外。

因为在高纬度地区,现在已经是深秋,所以就算已经六点过,天色依然没有亮,离日出还有大约半个小时。

不过,夜色掩护了戈武与陆勇添。

在寒冷的清晨,也没有人到户外活动。

爬上山坡之后,戈武立即就停了下来。蹲在山脊线后面仔细观察片刻之后,才让陆勇添跟上。

山坡

其实,就是一块面积超过五千平方米,铺设了水泥地面,并且使用带刺铁丝网围起来的空地。附近全都是农田,大部分是小麦地,不远处还有一座农场,只不过早就被导弹部队的官兵控制。在平时,导弹发射阵地其实就是农场的晒场,夏季的时候晾晒小麦,冬季用来屯放牲畜的粮草。两个出入口附近,各有一座用木头搭起来的窝棚,而且摆放了一些犁耙与锄头之类的工具。

这里,原先应该是集体农庄。

一路过来,戈武他们经过了很多农场,而且都大同小异,不止是农场里面的建筑物,就连路边的农田,以及在其间穿行的道路都如出一辙。要不是那些烧油的农机具,还有偶尔能够遇到的车辆,会让人产生一种回到农耕时代,满眼全是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仿佛时光倒流的错觉。

当然,戈武他们关注的不是秀丽景色,而是俄军的预设导弹发射阵地。

要说的话,那些预设导弹发射阵地都是照葫芦画瓢,感觉像是从一条流水生产线上送出来的工业产品。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些阵地,大部分是在冷战时期修建,在冷战结束之后由俄罗斯军队继承,包括附近的农场,其实都属于俄军。

虽然冷战时期,加里宁格勒的西边还有波兰与东德,没有处在第一线,但是作为苏联本土的西极,又直接面向波罗的海,加里宁格勒一直是苏军前出西欧的跳板,具有不可取代的战略价值。

正是如此,苏联一直把加里宁格勒当战略要塞进行建设,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其中就包括导弹发射阵地。

在冷战的高峰时期,苏军在此部署了数千辆导弹发射车,分成了多个集群,在理论上能同时朝一个战役方向投射上千枚战术弹道导弹。事实上,苏军进攻战术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开战之后的第一时间使用包括战术弹道导弹在内的远程打击手段,摧毁敌人的防线,掩护与支援装甲部队发起突击。说得直接点,突击部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使用导弹。如果一枚导弹还不够,就使用两枚导弹。在整个冷战时期,以“飞毛腿”为代表的战术弹道导弹一直是苏军最重要的远程支援火力。

为此,也需要在加里宁格勒修建足够多的导弹发射阵地。

用农场做掩护,同样有历史渊源。

虽然俄罗斯本身就是资源生产国,不但是全球主要的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国,拥有

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就连农业资源都傲视全球,一直都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国,每年出口数千万吨小麦等粮食。但是本质上,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算不上理想,尤其是气候寒冷,严重缺乏合适的农业用地。

不要忘了,在苏联时期,乌克兰才是“粮仓”。

别说现在,即便在几十年前,苏联都缺少气候条件理想,土壤足够肥沃的粮食产区。

相对而言,加里宁格勒的气候环境还说得过去。主要是面向波罗的海,降水与积温都要比内陆好得多,土壤也算是肥沃,而且几乎全都是平原,非常适合发展以集体农场为主的机械化农业。

当然,在苏联时期,集体农场全都是国营,军方可以随意的征用。

关键还有,这些集体农场主要用来安置随军的家属,尤其是从内地调来的,长时间在此驻扎的基层官兵的家属。也就是受此影响,在苏联解体之后,因为主要是俄罗斯人,所以加里宁格勒并入了俄罗斯,成为俄罗斯联邦直接管理的一个州。同样的道理,当地的很多农场都被俄军接管。

其实,从农场产出的各种农产品,一直都是当地朱军的主要收入,为改善军队的生活条件提供了巨大帮助。

几十年来,加里宁格勒都是俄罗斯主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当然,这跟前面提到的,加里宁格勒的战略定位有很大关系。不管怎么样,站在莫斯科的立场上,加里宁格勒都是一块飞地,严格说是战利品。也就是打赢二战,这块德国的龙兴之地也才落到俄国佬的手里。在此后的几十年,通过军事管制与大举移民,才将其变成了俄罗斯人的家园。即便不考虑历史因素,加里宁格勒的战略价值都不大,自然不值得在此投入太多资源。

没有投资,搞不了基础建设,只能以农业为主。

俄军把导弹阵地设在农场内,没有让戈武感到意外,而且在预料之中。

关键就是,依托农场能够获得充足的电力供应,或者说可以依托民用电网,降低日常训练的开支。就算俄罗斯是产油国,用装备自带的发动机发电,肯定比从电网获取民用电力贵得多。考虑装备在使用时产生的损耗,尤其是消耗掉的寿命,在平常的训练当中自行发电就更加不靠谱了。

别说俄军,世界各国军队都一样。

即便上了战场,只要有条件,都要尽量从民用电网获取电力,只有在民用电网瘫痪,或者供电不足的时候,才需要自行发电。事实上,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后方通常会向前线部队提供专门的发电设备,比如说涡轮发电机组,避免过度消耗主战装备的使用寿命,确保能够达到设计的服役年限。

此外,农场是民用设施,哪怕北约集团知道有预设导弹发射阵地,也未必会在开战之后的第一轮打击当中瞄准农场。等于说,俄军的导弹部队有更

大的生存概率,也就有机会发起反击。

如果主动进攻,可以依托连接农场的公路进行快速机动。

到了冬季,还能把导弹发射车藏在农场的温室大棚里面。

要说,很多温室其实就是按照车库的标准建造,只不过外观上跟那些载种蔬菜与水果的大棚一模一样。这不仅仅是战场伪装,在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尤其是到了深冬,肯定需要想办法为军用平台提供一个合适的存放环境。温室大棚内部的气温更高,导弹发射车能够快速启动,开出去之后就能发射。如果是露天停放,只是在发射之前就需要花很多时间预热,甚至会因此暴露战争意图。

在发射阵地的附近,准确说是在农场那边就有几座温室大棚。只不过,大门都关着,里面也没有灯光。

阵地已经清理出来,停了十多部车辆,而且在外围还有几辆装甲战车,以及全副武装的俄军官兵。

只是,没有看到导弹发射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