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边码头舾装的是两艘快速战列舰。www.126shu.com
没错,就是跟首批“行省”级同步建造的“浊海”级快速战列舰。
虽然战列舰不再是头号主力战舰,但是论造价,由“旭海”级发展而来的“浊海”级几乎是“行省”级的两倍。
因为太贵,所以在大战爆发之前,“浊海”级第二批建造计划就被砍掉了。
要说,正是因为快速战列舰实在太过昂贵,所以帝国海军才在寻找替代品,也才有后来出现的远洋巡洋舰与大型巡洋舰,以及对条约型重巡洋舰进行现代化改进,通过增加高射炮来加强防空战斗力。
战斗力嘛,其实没什么好多说的。
“浊海”级本身就是“旭海”级的改进型。
在尝试着建造了两艘“旭海”级之后,帝国海军才发现,速度指标定得太低了,没办法全程伴随舰队航母作战。特别是在遭到轰炸的时候,航母的航速往往会超过30节,快速战列舰的航速至少需要32节。
为了到达这个速度,4艘升格来的快速战列舰都在第一次大修的时候,通过提高锅炉的温度把推进功率增加了15。
“旭海”级当时还在船台上建造,主体都已经建成,为了能按时交付,也就没做太大的改动。
至于其他方面,帝国海军都相当满意。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取消了后面两艘“旭海”级的订单,提前启动“浊海”级的设计与建造工作。
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航速至少得有32节,最好能够达到33节。
这也是跟“旭海”级比,“浊海”级最明显的提升之处。
虽然其他方面也有改进,比如增加侧舷主装甲带的倾斜角度,在不增加装甲厚度的情况下提高了等效防护效果,还通过采用深v舰型,弥补了在高速航行的时候舰首严重上浪的问题。但是总体上,“浊海”级的战斗力并没有本质的提高,主要性能指标跟“旭海”级差不多。
其实,就是因为大量借鉴与采用“旭海”级的基本设计,“浊海”级才能跟“行省”级一同开工建造。
如果重新设计,“浊海”级的开工时间至少要推迟一年,也就不可能与“行省”级同步服役。
按战前的安排,如果没有“浊海”级,那么“旭海”级还得建造4艘。
因为预测大战在新历100年爆发,所以在后条约时期,从新历97年开始,帝国海军在规划建造战舰的时候没有过多的考虑成本问题。首先确保的,是完成由战略计划确定的造舰规划。
借着这个机会,赵禹大致介绍了造船厂的情况。
进入战时状态之后,造船厂几乎完全变了个样,不但是昼夜施工,连战舰的建造工序都做了调整。
和平时期,为了缩短工期与提高质量,其实主要是为了降低建造成本,建造工作得尽量在船台上完成。
道理也很简单:船台是一个稳定平台,施工的环境比码头好得多。
为此,帝国的造船厂还开发出“预舾装”建造工艺。
只是,这会大幅度延长船台建造周期。
和平时期,特别是建造大型战舰,问题还不是很大,毕竟和平时期建造的大型战舰不会太多,而且用来建造大型战舰的都是2万吨以上的船台,民用船只需要的一般是万吨以下的小型船台。
再说,大型造船厂几乎都由海军持股控制,冠有“海军”名称的造船厂全都以建造战舰为主。
说得简单一点,和平时期是僧多粥少,船台占用时间久一点也没问题。
战争时期,变成了僧少粥多,这个办法就行不通了。
为了缩短船台建造周期,提高船台的利用效率,建造工艺就反了过来,能在舾装时进行的就不在船台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