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二帝、仓颉嫘祖、彭祖后稷……有关先人祖神的的信仰铭刻先民骨髓。百年岁月为“造字圣人”仓颉积累不菲的信仰。正是凭借这份信仰,仓颉才能顺利在姬乐的召唤中现身。
可以说,他不单单是地球上华夏一脉祭祀的仓颉,也在这百年间注视东汉先民的成长,对姬乐这个跟大夏国气脉相连的国家化身,保持应有的尊重。
“你称呼我仓颉就好。”仓颉慈眉善目,就如同邻家老翁般祥和。
国在,则华夏在,故族常存。
在见到姬乐的这一刻,仓颉便感受到故乡的气息。姬乐就是华夏,是这些遗落异乡的先民和故土唯一的牵绊。
“焉能如此?”姬乐和青年同时摇头,仍执意以长者之礼相待。
青年在池塘边扫出一片干净地,将自己衣服放在地上,姬乐则亲自搀扶老者坐下。
见二人这般态度,仓颉不住摇头。
“我是仓颉,又非仓颉,尔等何必如此谦恭?”
姬乐二人也席地而坐。有史皇氏这等半神级别的大靠山,他自觉有把握对抗杨柯,便笑道:“老爷子此话何解?”
“我非活人,是自薪化程度普遍不高。加上意外穿越,他们保留的典籍经书又有多少?许多经书,还是那一批老人凭借记忆默下来的,反而因为家学缘故,有诸多差异分歧。
一开始,姬乐想要在学宫帮忙整理经籍。但稍作尝试后,姬乐果断放弃这个打算。以他的国文功底,未必比得上那些前人多少。毕竟杨柯祖上那位先民,可是自诩杨震之后,家学渊源,学宫有三分之一经籍都是人家默出来的。
而现在,有仓颉在!
有史皇氏这种历史大拿出面,区区修缮典籍算什么!
要知道,在华夏数千年的流传中,仓颉已经被视作神明。在降临那一刻便受到本世界的法则加持,点燃神性辉火,拥有历史、文字两个领域。未来,只要仓颉将领域凝练为神职,便是大夏的历史与文字之神。甚至可以染指其他文明,成为世界唯一的历史之神。</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