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还记得自己手头走的第一件文物是1.5米高的清代木制佛塔,我只负责补配塔檐上缺损的龙头,拇指大小的龙头,一模一样的,老师傅要求严格,雕了15个,花了1个半月。”
“第二件是清代的文渊阁十二围屏。其中一扇破损很严重,只剩下诗词屏心,下半部分的三块雕龙版都缺损了,需要补全。我领到一块方形的小雕龙版,另一位老师傅刘师傅,负责补全一块圆形的大团龙雕龙版。”
“当时想自己科班出身,一小块透雕单体龙也没什么难的,一边雕还一边自我陶醉。等雕到物都是古琴等乐器。”
“记得当年第一次见只闻其名的唐代传世名琴九霄环佩,器形大气,上手一搬,却意外地轻。在一次次亲自动手修复古琴的过程中,揣摩着古人在弧度、棱角和厚薄比例上的智慧,这是你光看照片完全体会不到的。”
“做漆器、做琴都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器物里面能体现出造物的精神。看他做的东西,就知道人的状态。这跟画如其人一个道理。”
几个人聊的很开心,难得遇见梁海生这个大忙人,曲峰和闵俊生赶紧把最近工作上遇见的困难提出来,鲁善工听着很多都是关于原材料,看来故宫也不富裕!
“走,你们忙,我们去其他地方转转!”
梁海生带着鲁善工离开,继续往里面走,两人心情不一样,鲁善工闲着没事,难得有机会听听同行之间的交流,说不定还能碰见偷师的机会,自然求之不得。
而梁海生也希望鲁善工多了解一些故宫,这个小子的水平深不可测,当然人家现在是亿万富豪,肯定不能来上班。
但加强了解以后少不了合作的机会,能看出来他对故宫国宝还是很有兴趣,这就是谈判的最大筹码。
“来,这里是钟表组,号称是故宫最高科技的地方!”
鲁善工看着眼前紧闭的大门,钟表?自己还真没有接触过,有点意思。</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