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名曰“终南山”,山里有个道观,名曰“重阳观”。 道观里有个中年道士,正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给小道士讲着下山的道理:
“徒儿,快快下山去吧,谁再敢说你傻,你就揍他,打死都不怕,师傅给你撑腰。”
“不去。”
“徒儿啊,你力气大,不下山去捞个天下十大高手当当就太可惜了。五花马、千金裘,光宗耀祖,多气派!”
“不去!”
“大虎啊,你不是爱吃酒肉吗?山下有的是好酒好肉,不像师傅这样寒酸,给你总是吃不饱……”
小道士的名字没有丝毫仙气,姓段名大虎。确实,因为道观缺粮,他已经三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但还是狠狠咽了一口唾沫,说道:“不去!”
“你……”师傅气的挥手欲打,可手在空中僵持了一会儿,还是作罢了。看样子,师傅马上都要哭了出来,他搬来了道观里的米缸,假装呜咽道:“你看你看,咱道观里也就这点米了,熬一顿粥怕都不够了,你要再不走,师傅可是真心养活不起你了。”
中年道士在一旁吹胡子瞪眼:这可忒寒碜了,哪有师傅这样求徒弟下山的!
难道,山下真的有老虎?
这一日,终南山上,仙霞氤氲。小道士正襟而坐,做掐指状一阵推演,无奈道:“师傅,我就知道,今日不宜下山。”
中年道士眼睛眯起,精光爆射,像极了一把杀人的刀。他抬了抬脚,恨不得一脚把小道士这躲乌龟壳里不探头的胆小鬼给踹死。
今日是小道士的生辰,其实前几日他就已经知道,过了今日就该下山了。
下了山,就少了一张吃饭的嘴。
师傅也有难处。
这终南山上大小庙宇七十二座,近年来是越开越多了,还动不动就是哪个门派的祖庭,占卜姻缘断人吉凶那是不必说了,至于开石裂碑摧金断玉之类的绝活,也是好生了得。这样一来,道观的香火便开始衰落了。师傅觉得愧对祖师,也变得苍老了起来,自从上次费心游说一位骑着宝马的香客投资点香火钱失败后,他的头发就白了一半。
师傅也姓段,名贵仁,是全真教第四十二代掌门人。这门派是按“富贵大顺、招财进宝”八字排辈,段大虎就是大字辈。
段贵仁的武功很好,全真教的刀法练的炉火纯青。全真教上任掌门活了一百倒是不少,教中的祖师爷称它们为“道藏三千”。这些书里面不说一些道家的孤本经书,就拿武学来说,也有不少真材实料的武学秘籍,像《金刚伏魔拳》、《天山折梅手》、《飞花摘叶指》、《九阴九阳》等等,无一不是冠绝天下的武功,学成一样这江湖便难遇敌手了。
段大虎无聊时,除了偶尔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这些书却都是看得熟的。
但天下武学,他只对刀情有独钟,打小起,就跟着师傅练刀了。虽然说,江湖上流传有“百日练刀,千日练枪,万日练剑”这句话,行走江湖,大侠也多是用剑的,但并不是说练刀就比练剑容易。
入门容易,成高手却很难。
师傅说,天底下的刀法,如这终南山一样,没有半步捷径可走。练刀首要握刀,初练时两虎口向前,后三指用力。发力手是右手,左手控制准头;待练的纯熟,又要练习步伐,再好的刀法没有步法的配合,一旦对敌,只有死路一条。
练刀先练臂力,段大虎的第一把刀只有三斤重,师傅让他先单臂平平举起,站上半个时辰,刀身不能斜。那一年,他才六岁。结果,他坚持到一个时辰后晕厥在地,但刀始终没有倾斜。
从此以后,终南山上的人背地里都叫段大虎“傻子”。
初练刀的五年里,师傅还是没有传授段大虎高深玄奥的招法,只是让段大虎重复四个枯燥动作,突刺,竖劈,斜斩,回掠。刺一千,斩一千,劈两千,掠两千。
初日练刀恰好是大暑。
大暑过后是立秋。
这一练就是十年。师傅没有给段大虎置办练武的衣裳,他便始终光膀子练刀,这些年来,是越来越黑了,可刀法,远未入流。
白露秋分寒露后是霜降。
掠两千变成了掠四千。
冬去春来,大雁北归。这一年,段大虎已经十六岁。
师傅不想他一辈子跟着自己在这山上碌碌无为,知道段大虎爱看书,经常神往书中的世界。今年夏天,便偷偷从山下带回来了几本侠客笔记小说,段大虎才知道那个实实在在的江湖,不禁更加向往起来。
下山,也讲究的是个水到渠成。
三岁那年,段大虎是一次被偶然带上山来的。当时段大虎正在跟着野狗抢食吃。段贵仁看段大虎骨骼清奇、器宇轩昂、且有慧根,乃是万中无一的武林奇才,所以就收留了他,直到今年已经过了整整十五载春秋。
这一日,正值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