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江边夜话(上)(2 / 2)

一文一武再次对视一笑,文士几乎凑到叶风的身边道:“那不知道小兄弟姓甚名谁啊?”

“外出多年,从来无人问起,时至今日也早忘掉了,再说名字无非一代号罢了。你我萍水相逢何必问那麽多呢。”

“萍水相逢的确不假,但这人迹罕至之地,能够一见也是个缘分不是。你我闲谈几句又有何不可?”

叶风心说这文人就是讨厌,说古人喜好诗文可也不用这样吧?在说这两个人这个时间到这来做什么呢?应该是大营里的,不然没人会来此行猎。侧目又看了几眼,呼哧啦,一阵江风给了叶风一些助力。从而他也判断出那武人的身份根基。

江风?风过,武人的下衣被吹起一角,露出赤黄里裤。叶风又扫了几眼,把头转了回来,他没想过见礼,只是心道,这赵大不在开封,跑这来做什么呢?北宋一统没他带兵的时候吧,不对,最后的北汉是他带兵的,貌似还病了,接着就是烛影斧声了。然后赵二做皇帝,开始血洗当过皇帝和有机会当皇帝的。比如李煜,赵光美,赵德昭赵德芳兄弟二人。这样一直到南宋——宋高宗,皇帝都是赵二一脉。

而此时,赵大来到军营,莫非是要出兵吗?或者他要亲自统兵?想不明白啊!叶风无奈的摇了摇头。

那这人是赵大吗?不错,就是他,年前同赵普议定年后取南平,武平,而武平动乱给了他不错的理由和机会。可这必定是第一战,不容有失,但手下带兵人选是个问题。

自己看好的两个人年纪差了,而心中理想的人,已经被人给说走了,这样就难了。毕竟这种功劳放到没有根基,没有派别的人身上最好。当然了,京中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时机不对。最后赵大决定出来走走。而他的做法也打乱了一些人的想法。

出来带的人手不多,在汉阳军抽调了个大营便住下了,不想运道不错,陈抟居然途径此处,要知道没根基的当皇帝那也也不容易,而有名人支持是最好的捷径。不然李唐何必说是老子后人呢。连什么都不怕的铁娘子——武则天,都说是周公之后。

即是赵大离京怎么的也要带几个人吧,统兵的不愁,自己就成,文人呢?自然是此时当红的赵普了,也就是军师则平。里面护卫营就是那刘顺子了。外营为汉阳军抽调。

来了多日也没个头绪,赵普见皇帝情绪不高这才建议出来行猎,也好让皇帝散散心。人手带几个就成,必定禁军中能胜皇帝的人,呵呵,真心不多。

他们几人的运道不错,见队雁阵,不想赵大弓马生疏不少,一箭没有直接毙命,而雁鸣引起了叶风的共鸣。这样叶风才吟诗。而叶风吟诗也引起了这二人的共鸣,是以击掌走出。

吟诗引起赵普共鸣这个有情可原,必定赵普也是读书人嘛,虽然相传他不喜读书,但是没人说他没才。那为什么能引起赵大这个武者的共鸣呢?原因无他,心情二字,尤其‘忽然失却双飞伴’一句,勾起心事了,不然他也不会离京。想想身边人,因为身边人的话而离去,是以今日自己行事捉襟见肘,说不闹心那是假话。当然这也是他单单带赵普的原因,谁都要冷静下,有些路不好走,别看别人躲开路了让你走,但越是这样越不好走。

叶风不知道里面的事儿,所以他摇头,而赵大,赵普还以为嫌他们厌烦了呢。此时二人到了叶风的身侧一看,心道,像,真像啊!和老祖的打扮太像了,不修边幅的代表人物,这小子比老祖更加......你看那一头的乱,老祖还别个竹簪呢。

而且这小子勤奋好学,从刘顺子的汇报来看,就已然可知。三天,弓箭就如此纯熟。还有这文采也不错,两诗应景而出。了不起啊!赵大心道,莫非这就是下任的人选了?不过看他的年纪,自己的路,视乎还很长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