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三批出动了近40架jf-20,迎战印度空军的24架su-30mki,以及数量不明的f-35ai。
第一轮交手,12架jf-20对阵24架su-30mki。
虽然印军拥有数量上的优势,但是战斗结果却是一面倒,12架jf-20取得了几乎压倒性的胜利。
2比11的交换比!
双方都出动了预警机,巴基斯坦是zdk-05,印度是“费尔康”。
虽然后者是大型预警机,但是在探测距离,以及指挥能力上,反到不如吨位小得多的中型预警机。
同时指挥24架su-30mki,对“费尔康”来说确实有点吃力。
为此,印军采取了典型的空战战术,即双机编队,只由长机接受指挥,而僚机协同战机作战。
这样一来,印军的兵力优势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
su-30mki的数字化程度并不是很高,虽然长机飞行员能够通过编队通信系统,给僚机飞行员下达命令,但是无法直接向僚机发送空情信息,也就无法引导僚机发起攻击,得由僚机自行搜索目标。
如果需要战斗机自行搜索目标,还需要预警机干嘛?
再说了,su-30mki的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并不好,就算探测距离不算近,跟踪与锁定距离都太短了。
事实上,在面对jf-20的时候,su-30mki的雷达连远距离探测都做不到。
为什么?
jf-20使用了隐身涂料,而且是跟j-20相同的涂料,其rs值不到1平方米,远低于三代机的正常值。
这个rs值,足够让su-30mki的探测距离缩短到200千米以内。
其实,正是为了保守这个秘密,巴基斯坦空军的jf-20全都部署在西部的空军基地,之前很少在东部地区活动。
此外,有部分jf-20没有喷涂隐身涂料。
结果就是,印度空军错误的估计了jf-20的rs值,并不清楚这种战斗机的隐身性能到底有多好。
巴基斯坦空军只投入了12架jf-20,也跟zdk-05的指挥能力有关。
其实,当时还有4架jf-20在空中,只是没有参加战斗,而是在zdk-05附近,担任掩护任务。
如此一来,zdk-05也就只能指挥12架jf-20作战。
此外,zdk-05对su-30mki的探测距离,高达600千米。
也就是说,在su-30mki进入战场之前,zdk-05就发现了,而且立即把相关信息发给了jf-20机群。
相反,在印度空军这边,“费尔康”并没有及时发现jf-20机群。
要知道,“费尔康”对rs值不到1平方米的空中目标,探测距离最多也就只有400千米。
200千米的差距,足够决定一场空战的胜负了。
很简单,在“费尔康”发现jf-20的时候,巴基斯坦战斗机已经占据有利位置,印军战斗机十分被动。
撤退?
显然不可能,来找事的是印度战斗机。
更何况,对方的数量少得多。
当时,巴基斯坦战斗机也采用的双机编队,而且是密集编队,所以“费尔康”最初认定只有6架战斗机。
有趣的是,“费尔康”甚至没有判断出那是jf-20。
根据较小的rs值,“费尔康”认定那是6架第三批次的jf-17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