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下来,王栋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迎接从巴士拉开来的部队,然后送其踏上前往塞马沃的旅途。
为了唾手可得的胜利,这些将领表现得非常积极。
还好,这些部队只是从纳西里耶路过。
第三天傍晚,王栋在郊外送走了最后一个步兵旅。
看着远去的部队,王栋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他知道,在前方等待这些政府军官兵的不是胜利。
是一场灾难!
如果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王栋绝对不会找云龙要来那些卫星侦查照片,更不会带着费萨尔去找拉扎克。
当时,王栋只是想引起拉扎克重视,尽快向塞马沃增兵。
大举进攻?
王栋想都没有想过!
不是说时机没成熟,而是现在的政府军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还不具备发动全面进攻的条件。
只是军队内部纷争,就能让政府军在强敌面前变成一盘散沙。
问题不是出在拉扎克身上,而是那七个拥兵自重的将领。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难理解拉扎克当初为什么要重用伊扎尔,在遭到抨击之后由无情的抛弃了伊扎尔。
拉扎克只是一名文职官员,在军事上严重依赖他人。
显然,这也是卡里姆统帅的叛军所向披靡,碾压政府军的关键所在。
在战乱中,掌握实权的不是文职官员,是军事将领!
卡里姆本来就是伊拉克国防军的统帅,而且是战功卓著的将领,在军队里的关系,让他能如臂使指般的统帅麾下的作战部队,而在他手下的官兵无不效命,也就能在战斗中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
其实,在纳西里耶保卫战中,王栋就认清了这一点。
当时,如果没有24架jf-17及时提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王栋他们肯定会在纳西里耶全部战死。
在城区巷战中,叛军表现出来的斗志,特别是承受伤亡的能力,着实让王栋震惊。
要知道,几年前在摩苏尔,伊拉克国防军曾经被极端组织打得落花流水,很多部队甚至成建制溃逃。
只是几年时间,变化如此巨大,是为什么?
显然,肯定跟统帅有关。
别忘了,指挥伊拉克国防军打下摩苏尔,攻占泰勒阿菲尔,剿灭极端组织的军事统帅就是卡里姆!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是这个道理。
在拉扎克手下,缺少的就是一个像卡里姆这样的军事统帅。
因为拉扎克是文官,为了保住权力,所以他也不可能重用有才华的将领,更别说任命一个能够取代自己的军事统帅。
纳尼杰尔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明。
论能力,纳尼杰尔远远比不上卡里姆,而且他获得的战功跟王栋有很大关系,他本人的贡献并不是很大。
结果呢?
因为守住了纳西里耶,成为了“纳西里耶的捍卫者”,纳尼杰尔获得了一批政府军官兵的爱戴,就受到拉扎克的猜忌,因此丢掉了乌纱帽,连那些追随他的官兵都收到牵连,差点被送去当炮灰。
像拉扎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