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路波折(1 / 2)

皇宋锦绣 十年残梦 2852 字 2018-08-11

<content>

运河之上,三艘快速船组成队伍,快速的在运河上面开行,速度之快,真的如同飞一般。

这些船,看起来有些怪异,因为它跟普通的船不同,它上面是没有帆的。

在北宋,哪怕是开行在河面上的快速车船,它也是有帆的,毕竟能够充当辅助力量。

可是在丁海军,通过了水池系统的研究,发现,在动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帆,不但不会给动力提供额外的支持,反而会影响到速度。

经过了合理的调整,这个船有些类似于后世的一些快艇的,在兼顾的大小的同时,整个船身显得相对而言,有些狭长,这是快速船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整个动力不再依靠风帆,而是位于船的后侧部分,稍稍露出来的两个明轮。

在船舱之中,会有两组,共40人,负责动力运转,都是孔武有力的汉子,而且通过传动装置,尽可能的节约力,并且提供最快的速度,开行.

因为是在人口稠密的运河之上,所以速度不是太快,可是现在的速度,也可以达到的10节左右,这个速度,一天可以跑接近500里。

赵信是接到了叶清臣的官出身,可是更多的,肩负着武职,在军事上面涉足比较多,如果铁路真的能够达到这个效果,那么对于北宋而言,绝对是重要的。

在长弓逐步的取代其他的兵种,成为了禁军的主要兵种之后,富弼也敏锐的发现了长弓的弱点。

后勤,没有后勤的长弓手,就算是自己携带再多,打两仗,就没有了弓箭,再强大又能够怎么样。

长弓超远的距离,惊人的射速,这是长弓最优势的地方,可是越快的速度,就需要越多的箭,比起短弓快三倍的射速,再加上长弓远比短弓庞大的多,这就对后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北宋的后勤问题,已经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以前西夏在的时候,并不是说,北宋的实力,没办法打赢西夏,关键是没办法战斗下去,后勤没办法。

一斗米,运送到西夏,需要6-7斗的消耗,西北的贫瘠,让西北的条件,无法支撑起数十万,甚至是百万大军。

现在,全面换装的前提下,北宋没有出现问题,不是说,北宋解决了这个后勤,是因为丁海军的出现。

压缩饼干,罐头,还有一些缩减的干粮,那些看起来一小块,就足以让一个人吃饱的干粮,听起来不靠谱,可是实际使用起来,却真的是如此。

比起粮食来说,节约了很大的重量,只有七分之一以上,最关键的是,使用方便。

在军营之中,烧好热水,直接浸泡就可以了,就算是在野外,只要拿一块,就着水直接吃,也没有问题。

粮食是军队最大的问题,同样重量的前提下,可以供给更多的军队,这对于军队的战斗力是有所提升的,更别说罐头。

在前线,可以依靠着罐头,吃到水果,肉类,还有其他的一系列的东西,这对于士气的提升,非常关键。

粮食和其他的东西上面,减少的重量,让长弓增加的后勤,不那么的起眼,可是他毕竟是一个问题。

在河北还好,有大运河作为基础,京城的东西,可以通过大运河的水道,快速的运送到三关,这是一个生命线,可是西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