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有位远房表哥在县里一所社区医院当院长(过两年是了),当初许多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全靠这位表哥鼎力相助。
许多还有位很喜欢他们姐弟的表姨是县医院的护士。许多大学毕业时县医院还招五年制大专的护士(当然得找人),提前五年毕业的姐姐进县医院的难度系数不大。再不济也能去表哥的医院,好歹也是正式在编,福利待遇都还可以。
况且当过医生的许多有切身体会,在医院有熟人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辈子她没打算再当医生,因为她还是讨厌上夜班。至于祸害她姐上夜班这件事,因为每年医院都会新招很多小护士,所以护士普遍升到护师且年满三十岁后,很少再会排夜班了。至少她当年工作的医院是这样。
许多十分光棍地想:两害相较权其轻,护士是女性遭受业性别歧视最小的职业之一了。比起她姐在电子厂两班倒,累得整个人软的跟根面条时相比,护士明显更好。
然后她开开心心地一觉睡到自然醒。
这次倒不算迟,天才蒙蒙亮。许妈正在厨房里炒菜做饭,因为许多昨天没有煮饭,所以今天早饭妈妈煮了大米粥。许多心满意足地喝着厚厚的米油,觉得被妈妈偏了,感觉非常好。许婧一无所觉,反而偷偷问她,要不要吃点儿麦片。
许多心道,姐姐,你其实吃了大亏,我现在吃的才是真正营养的东西。
进了教室,许多的心情依然轻松愉悦。她准备今天将这学期的数学书从头到尾都回顾一遍,起码得碰上哪道题要知道用哪个知识点,一直记不起知识点的内容也不打紧,来回几趟清楚了。想把数学书从头到尾串起来,起码她得先做到对书上的知识点心中有数。
上午语文课班主任安排了随堂测验。许多脸色非常不好看。这又不是高中时代,才上初一,这学期又才开始不到两个礼拜,有必要弄什么考试吗?关键是她的芯子退化了,她现在还没来得及花时间在语文上啊。
考试过程果然生无可恋。许多悲哀地发现她是现代文盲资深患者,会认会读不会写,名句默写时,她倒是记得“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前一句是“不知细叶谁cai出”,可是那个cai字,她写了半天,总觉得写出来的字有点儿古怪。
最后干脆混不吝地潦草带过。其余无论阅读理解还是作文之类,只要能换词换字使用的,她一律果然换用。汉字掌握量小的人,真心伤不起。
下午自习课时,语文卷子发了下来。作为班主任的语文老师具备天然优势,他堂而皇之地占用自习课讲卷子也没有任何人表示异议。许多拿到卷子鼓了半天勇气才敢看,纵使做了很长时间心理建设,看到刺目的“7风重的地方,家长对于孩子学习大多数都是抱着“只要你能读下去,家里一定想方设法供下去”的态度。暑假一开始,李老师的辅导班招生火爆了。
按照上辈子的经历,许婧这个暑假本来还跟去年一样,去舅妈娘家侄子开设的玩具厂打工。不过经过会场那天的事,许婧现在连外公外婆家都不愿意去了,自然不会再去打工。刚好李老师的辅导班只有他一个老师,他跟妻子身体又都不太好,干脆喊许婧过去帮忙,一天给三十块。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漏洞,学生比老师更加有发言权。
许多去看过李老师的辅导教室。隔壁屋的一位老师在教师公寓买了新房搬走了,李老师以每个月一百五的租金租下了那间三十多个平方的平房。然后不知道是不是从后勤仓库搬了十来套旧学生桌椅摆了进去。东边贴墙摆着一架活动黑板。构成了教室的全套配制。
许婧告诉许多,本来李老师想直接在东边墙刷一块黑漆当黑板的。结果好油漆太贵,差油漆李老师的身体又不能闻,只得做罢。光从仓库里头翻这块黑板,李老师吃了快一下午的灰。
许多是借着给李老师家送蔬菜的名义过来的。乡下菜贱,当季菜长出来后一家人根本来不及吃,经常割了喂鸡鸭。许家人都感激李老师,经常有鲜菜上市了,让孩子给送些过去。
后来许婧每天去教室帮忙,天天给李老师夫妻带菜了。李老师还一度想要搞成小饭桌模式,连中午饭也给包了。考虑到夏天食物容易变质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又心疼妻子烟熏火燎活受罪,想想还是不挣那笔钱了。
反正现在他初一、初二、初三三个班,每个班十个学生,两小时,一人一趟二十块,一天下来也六百块了。实在不少那点儿伙食费。
许多听了价位真心觉得她姐当时是占大便宜了。现在一对十,一趟都二十块。她姐是一对一教学才二十五块。要被这些学生知道了,肯定得羡慕嫉妒恨。
许多不记得上一世李老师有没有开设过小课堂。她没关注过课外补习的事。要是没有,这回也算是歪打正着,给李老师开辟了事业新天地了。
放了暑假的许多跟许宁也没闲着。许妈从隔壁镇上的工艺厂领了纸花回来叠。经过半年的疯狂加班后,手套厂一下子在盛夏天气进入了寒冬,正常开工都维持不了了。许妈不是闲的下来的人,生活逼着她不断找活儿干。
许爸专门负责替她们用钳子将钢丝钳断成10cm左右的小段,好用来拧紧固定叠好的纸花。等钢丝量差不多够了时,再将叠纸花用的细长纸棒十根一扎整齐码好。许妈、许多跟许宁负责叠纸花。许多惊讶地发现,她弟弟的手真是巧。同样的纸花,许宁叠的又快又漂亮。她要差一些,但比许妈要好上一点儿,因为许妈的手因为长期的体力劳动关节处都已经肿大变形了。
每当看到父母皴裂的手,许多都能深刻地感受到“跟枯树皮一样”不是个轻飘飘的比喻,而是实证。生活的细节堆砌起心中的怨怼,然后再由一个个细节慢慢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