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 回报
皇上问韩大人具体是怎么回事。126shu
原来春天的时候林孝珏组织人给京郊的农民上过课,如何增产,什么是因地制宜,原来大家种地还看黄历顺不顺呢,现在只听永安公主的。
林孝珏还送了一批工具过去。
当然第二批就要当地农户照着样子自己打了。
那些工具轻便又顺手,农户有口皆碑,因为工具省时又省力,所以农民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活,今年一年大家过的都不错。
韩大人继续道:“百姓说公主是他们的公主,不舍得公主远嫁,所以今年纳粮就特别痛快,想让圣上知道永安公主对他们的重要性,公主是财神一样的人。”
财神。
皇上听了好笑,笑过之后又有些伤感,这个孩子在最开始时做的那些事,他都不怎么看好,所以一直任由她自己折腾去,他是一点忙都没帮。
先来看来,她的付出有回报了。
在没见到林孝珏之前,皇上一度认为这个女子不安分,甚至想打压她,他心想许是自己老了,现在竟不觉得她是不安分,反而很享受这种热火朝天的感觉。
百姓活的热火朝天,王朝就欣欣向荣。
皇上在宫里听得到了自己想听的话。
大街上舆论也没闲着。
腊月初白净的中年大人来回答:“永安公主。”
啊!
这就难怪了。
除了永安公主,没人这么热心给大家普及这些知识。
还有人问:“那工具都是谁发明改造的?总不能还是永安公主吧?”
“这到不是,有三分之一是永安公主,还有三分之一是逸风。”那大人指指低着头给人打粥的青年男子。
青年男子表情清冷,打粥的时候也不跟人说话。
人有外冷内热这一说,虽然他打粥不说话,但是他能替百姓做工具,就一定是个好官。
周围听见的人笑了,朝逸风竖起拇指。
有人又问了:“永安公主三分之一,逸风三分之一,那还有三分之一是谁造的?”
那大人有些不好意的拍拍自己的胸口,憨笑道:“正是在下,让大家见笑了。”
这怎么能是见笑?
这要感激啊。
众人纷纷问着大人的名讳:“大人,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您不能做无名英雄啊?请说出您的名字。”
“是啊,大人您叫什么?我们回去好记在心里。”
呼声太高,那大人再推脱就是拿乔了,他还是那样带着羞涩有些憨厚的笑:“在下名若山,是姓周的。”
永安公主也是姓周的。
是永安公主的亲戚。
所以这事还是永安公主组织的。
因为永安公主心中有百姓,所以总是把自己会的东西拿出来跟百姓一起分享。
一时间腊八人们议论的不是谁家的粥好,都是永安公主的博学多识。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
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先问的:“我们用这样见多识广博学多闻的永安公主,如果嫁到蒙古去,那这些知识是不是都被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