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国,北至少海,南至马陉关,西至济水,东至具水,以临淄为都(大致相当于西汉淄川国、齐郡、千乘郡),高无邳为卿,公子瑁为淄川伯。”
“胶西国,北至少海,南至杞国、穆陵关,西至具水,东至胶莱河,以邶殿为都(大致相当于西汉北海郡),国书为卿,公子章为胶西伯。”
“最后是胶东国,东、北皆为大海,西界胶莱河,南至即墨,莱城为都,(大致相当于西汉的东莱郡和胶东郡的一半),韩虎为胶东伯……”
赵无恤放下了笔,指着地图上被分割成三块的山东对张孟谈说道:“自此以后,齐国之名将不存于世,取而代之的是三个新的伯国。淄川、胶西虽然是齐国公子为国君,但实际上将由国、高掌握实权,加上韩氏的胶东国,可谓是’三家分齐‘了。孟谈你这计策,真是高明到了极点。”
张孟谈早已不是当年的白面书生,而是一位美髯公了,他的胡须保养得极好,说话时微微抖动,被赵无恤一夸,他顿时谦逊地说道:“此非臣下之功,实乃君上之威,若非九命侯伯,岂能随意分割他国疆域。”
现如今,齐国已经割两郡两县予赵、燕,领土仅剩五分之三,再一分为三,昔日的海岱大国,就这么变成了蕞尔小邦,每国至多有数十万人,一军兵力。而且淄川、胶西两国内部必然有国君与卿的矛盾,加上韩氏乃外来者,当地的齐人和莱夷必然不服,胶东与姜姓二国也难以联合。之后十年乃至于二十年,光是整顿内政,就足够三齐忙活,对赵国再也构不成威胁。
赵无恤偏过头,故意考校子夏道:“子夏,孟谈此策乃一石三鸟,分割齐地力量乃一鸟,还有两个好处是什么,汝可能说得上来?”
子夏对张孟谈的妙计也是佩服不已,略一思索后道:“其二,专程让燕侯旁观,以齐国的三分来震慑燕国。”
“其三,则是让韩氏离开河外、伊洛,只能带着族人和亲卫去胶东建国,而君上便可收其领地,得其人民。”
“不错。”赵无恤道:“寡人正打算在河外、伊洛设置一个新的郡,三川郡!治所为虢城,以此作为赵国的西南屏障,对西监视秦国,向南逼近楚国,隔绝两国联络,你在寡人身边数年,也是时候外放为吏了,可愿意去做个县令?”
子夏知道这是赵氏官吏晋身的必经之路,正所谓“宰辅发于州部”,自然应允,表示会尽心竭力,不会给赵侯丢人。
张孟谈也笑着勉励了子夏,他对这个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很是看好,看到他,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在即将告辞的时候,赵无恤却还有一件事要与他商量。
“孟谈,如今齐国已三分,如此一来,卫国的存在,是不是有些多余了!?”
……
黄池之会的第二天,继齐国被一分为三,天下多了三个新的伯国。诸侯们真可谓瞠目结舌,然而这还不算完,当盟会进入第三天时,摆在诸侯面前的,是更加令人眼花缭乱的疆域划定。
赵侯首先宣布,莒国、邳国对天兵负隅顽抗,国除!其土地也将被赵国吞并。
鉴于这两国已经被赵军占领两年有余,国君死后也再也没有继承者,所以这一条毫无阻碍地通过了。
吴国太宰伯嚭也不失时机地凑上来,表示吴国愿意正式放弃淮北,将徐、钟吾两地、钟离邑、善道邑等地割让给赵国,赵吴以淮水为界,希望以后能化干戈为玉帛。
虽然淮北早就被赵国控制,但伯嚭这马屁没有拍错,赵无恤表示只要吴国不再入侵中夏,赵国也不会贸然讨伐,至于吴越之争,赵国也不会干预。
如此一来,东南海滨大片土地就被赵国纳入囊中,对于赵侯大肆兼并的行径,诸侯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可奈何。当年晋文公在成为霸主后,不也是将鲁、卫、曹之间的土地肆意分割么?更别说现在赵国军威之盛,胜过齐桓晋文数倍。
然而更加重磅的消息在后面,盟会的中途,卫侯突然战战兢兢地走了上来,表示自己才德浅薄,无法治理人民,今愿献上卫国全部二十城土地,请赵侯不要嫌弃辛劳,代为治理……
这个消息无异于在安静的池塘里投下了一颗大石头,惊起了千层波浪。
卫国可不是莒、邳等蛮夷小邦,而是六百年前天子亲自册命的东方伯长!虽然现在国家衰败,但在历次盟会上,从始至终都占据着政治大国的地位。
现如今,卫国也濒临灭亡了?
刘公和郑伯张了张嘴,有意阻止,但却发现自己有心无力。因为卫国早在五年前就已经是赵国的傀儡了,赵伊任卫国执政,几乎独擅卫权。卫国一直作为赵国与齐国的缓冲而存在,既然齐国已经三分,那卫国这个缓冲的傀儡,也就可有可无了。
在赵氏的逼迫下,卫侯被迫演了这一出戏,他的说辞跟之前赵氏取代晋国时如出一辙。赵无恤也不谦逊,三度辞谢后欣然接纳,由此,赵国正式吞并卫国,卫侯离开濮阳,保留诸侯的身份到楚丘居住,而赵国的官吏也已经备好了官印,只等着去卫地上任了!
至此,整个东方几乎被赵国连成一片。
“吞卫一事,无人敢公然反对。”张孟谈在宴会上观察着诸侯们的神情,见无人起来叫板,不由松了口气,但他心里又有另一个疑问,那就是赵侯到底要如何处置卫地,是纳为郡县?还是继续让赵伊统治,作为他的领地?
除了卫国以外,莒国、淮北,都是远离赵国统治中心的飞地,直接建立郡县的话,就算让张孟谈自己去管,他也没信心短期内将治理好,若是处理不当,这些地区可能会叛乱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