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
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现在,白海棠要如法炮制,至于特制的炉子,瓷炉就行了,好在大同给自己从水濂山弄回了高岭土和长石,烧制瓷炉的窑海棠就按照水濂山的方法造。
收集好所有的东西,该晒的晒,该捣碎的捣碎,该加工的加工,海棠就在染坊的屋子里开始捣腾起来了。
一切和所料想的一样,没几天的功夫,不仅瓷炉烧成了,而且用它融化的天然苏打和石英砂的确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晶体,没有玻璃那么清澈透明,稍微有些浑浊,可透过它,不影响看到玻璃外的事物……
海棠抚摸着它,玻璃,玻璃,真是好东西,我造出玻璃来了……
一股感动涌荡在自己的心头,本来生产玻璃不是什么大事,可这些都是在没有条件,没有环境,没有工具,只凭借海棠一个人的情况下,靠些原始材料完成的。
这才是让白海棠最激动最亢奋的地方,仿佛化学家发现了新东西似的……
在烧制瓷炉的时候,海棠同样烧了几个暖和盆,瓷盆,准备给腊梅家和自己家各送几个,还有邻居李婶,田田没断奶的时候全靠她的奶水了,这恩情怎么能忘?
捧着玻璃,海棠来到阳光下,透过初冬暖阳的照耀,那感觉更加的亲切了……
腊梅看着海棠又跳又蹦的,自己反倒在那发呆,不知道她手中的东西怎么让海棠姐高兴成那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