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沈氏一门也不得晋室重用。
天师道起兵,江左不少豪强参与其中,沈家自然也不会例外。
这场大乱,江左豪强也是一支重要力量。
不然孙恩掀不起如此大的声势。
刘道规道:“原来是名门之后,我派人送你们回乡如何”
沈月菡神色黯淡,“家人已经离散,返回乡土,他日还是会为乱军所虏,将军若真怜惜小女子,愿持帚弄瓦,服侍将军。”
这女子倒是聪慧,天师道只是退走,迟早还会卷土重来。
乱世之中,女人下场凄惨,跟着刘道规至少还能有一碗饭吃。
若是落入北府士卒手中,根本不被当成人对待,尤其是她们这种有些姿色的女子。
“行。“二女容貌上佳,刘道规的确有些动心。
便派人将她们先送回京口刘家,会稽正乱着,军营之中带着女人,影响不好,身为主将当以身作则。
连续几日,刘牢之再没露面,就连刘敬宣也见着人影。
刘怀肃整日忙里忙外,也见不到人。
不过朝廷的封赏下来了。
谢琰以本官领会稽内史、加督五郡军事,刘牢之加一个有名无实的前将军。
三吴八郡,谢琰一人督了七郡,刘牢之只督吴郡,朝廷的心思不言而喻。
会稽内史其实就是会稽太守,一向是司马家的心腹才能担当此任。
司马道子年仅十岁时就被封为琅琊王,并摄领会稽国,封邑户口高达五万九千一百四十户,也就是说会稽郡的百姓几乎全都是司马家的僮仆。
司马元显征召“乐属”,自家的几十万人不动,将手伸向三吴八郡其他豪族。
也就不怪人家起兵造反。
而孙恩不攻其他郡县,专挑会稽郡下手,也算一刀刺在司马家的要害上,五万九千多邑户,一转眼全都成了“妖贼”……
高衡封左将军,领魏郡太守,戍石头,高素升阴陵太守,高雅之升广陵相。
更让刘道规想不到的是,高珣也沾到光了,升任广陵司马。
朝廷如此提拔高家,明显是想在北府军中扶持一股新势力,以对抗彭城刘氏。
也就是现在内忧外患,刘牢之还有用,所以才相安无事。
不过高氏无论威望、能力比起彭城刘氏都差的太远,尤其是这一战中,刘裕和刘道规声名鹊起,让彭城刘氏的威望更大。
高家唯一的优势便是听话,当初是高衡劝刘牢之背刺王恭,深得司马元显信赖。
刘敬宣加骠骑咨议参军,成了司马道子的掾吏,征召入建康,成了质子……
而这一战真正立下功劳的孙无终、何谦、刘轨诸部,只字未提。
刘裕和刘道规兄弟二人,各赏了一百缗钱十匹绢帛,口头上勉励了一番,让兄弟二人再接再厉,为朝廷建功。
刘道规早有预料,朝廷对北府军一直非常忌惮,作为彭城刘氏,兄弟二人也是朝廷猜忌的对象,升官就别想了。
草草封赏后,便下令各军归镇,只留谢琰镇守会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