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麓水陂(1 / 2)

北府江山 苍穹之鱼 1211 字 13小时前

第70章 麓水陂

很快,曹家就送来了种子、耕牛,各种铁制农具。

耕牛和农具都是暂借,用完要还。

一共四千斤稻种,两千七百斤粟种,秋收后,按六成利息归还,也就是一共还他们一万七百斤粮食。

这还是看在刘道规的面子上有所减免。

按这时代的惯例,利息通常在一倍以上,还不一定借的到。

汉景帝前元三年,有一位母颜氏愿意以十倍的利息借贷给朝廷,支持朝廷平定七国之乱……

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刘道规刚背着桓家巨债时,诚惶诚恐,如芒在背,习惯了之后,也无所谓了。

曹家的这点利息,刘道规现在眼皮子都不眨一下。

手中有刀,心中不慌。

“这便是麓水陂!”刘遵望着茫茫田野,两眼放光。

河流交错间,一片肥沃土地,河水漫过地头,鳞光闪闪。

刘遵策马在田地间撒着欢儿,惊起远处的白鹭。

能看出经常有人休整,水渠没有堵塞,田地也维持着基本的轮廓,还没有多少野树,稍加休整,便是良田。

有树就会有鸟雀和虫蚁,影响庄稼的长势。

如果不是有泰山贼的袭扰,估计曹家也不愿放弃这么的一片田地。

“这是我连夜赶出来的屯田令。”高珣递来一道竹简。

“官六民四,军府提供种子和农具……”刘道规展开轻声念出。

之前在军府,浏览过各种陈年堆积的文牒和政令,对屯田有一定的了解。

魏晋屯田,都是官府占六成,百姓占四成,如果使用私牛,则官府和百姓各占五成。

不过到了曹魏后期,屯田逐渐变了样儿。

从官六民四,变成了官八民二……

到了曹丕代汉,不仅要上缴粮食,还增加了徭役,加上吏治的腐化,屯田客的负担越来越重,成了官府的田奴。

关键子孙后代依旧不得翻身,世世代代为田奴……

司马炎做的唯一一件好事便是废除了屯田制。

但没维持几十年,中朝便崩了,胡人越发残暴。

慕容家的开山老祖慕容廆在辽东下令:以牧牛给贫家,田于苑中,公收其八,二分入私。有牛而无地者,亦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

石勒平定幽冀,始下州郡阅实人户,户赀二匹,租二斛,相当于每户七成半的粮食要上缴……

到了石虎,更是“爱民如子”,想怎么收就怎么收,想怎么杀就怎么杀……

相比之下,晋成帝时期,王导主政,施行“咸康土断”,设置侨郡侨州,江左初税,每亩三升。

于是民心大悦,迅速稳定了江左民心,晋室得以稳固。

南方水田,一亩产粮一百余斤左右,也就是接近一斛,一斛等于十斗,等于十升,江东几郡还能一年两熟。

这也是为何北方百姓拖家带口“衣冠南渡”的原因,实在活不下去了。

晋室得以立足的关键是轻徭薄赋。

只是随着格局的稳定,士族门阀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壮大,王导的咸康土断,桓温的庚戌土断逐渐形同虚设。

赋税逐年增加,司马曜登基后,为了拉拢士族门阀,将田赋从按田亩征收,变成按户口征收,每户每年三斛,已经超过了石勒时期的羯赵……

“可有不妥之处”高珣见刘道规沉吟半天,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