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任命杨毅为清剿大元帅,全权负责清剿国内吐蕃残部。
将军所到之处,当地官员皆需听从调遣,不得有误。望将军早日凯旋,不负朕望。钦此!”
杨毅心中暗暗发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大干一番了,他恭敬地接过圣旨,大声应道:“臣杨毅,谢主隆恩!”
起身之后,他满脸笑容送走了宣旨的太监。心中思索着圣旨的内容,朝廷同意出兵,还授予自己清剿大元帅的职位,这无疑是对他的信任与授权,在征剿过程中能更好地调配各方资源。
但朝廷又以北方与突厥作战为由,无法提供粮草军备,这无疑给此次清剿行动增添了巨大的困难。
不过,杨毅并未因此而气馁。他深知,朝廷目的在清楚不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呵呵!到底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杨毅迅速召集麾下将领,传达了朝廷的旨意。
将领们听闻后,虽对朝廷不提供粮草军备一事担忧不已,但在杨毅的一番解释鼓舞之下,纷纷表示坚决服从大帅命令,愿意跟随大帅一同出征,剿灭吐蕃残军。
“弟兄们!朝廷虽然什么都不给我们,但我们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决心,吐蕃大军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
此次出征,我们不仅要为百姓报仇,更要让天下人知道,我们忠义军的威名!”杨毅目光坚定地看着众将领,大声说道。
“愿听大帅指挥,剿灭吐蕃残军!”将领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营帐,士气瞬间高涨。
随后,杨毅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出征事宜。他安排李义文统计现有粮草军备,制定合理的补给计划;又派人提前前往周边州县,与当地官员沟通协调,争取在行军途中获得一定的支持,当然,要是遇到不听话的,那到时候就只有换一个人了!
同时,这期间他一直加强对士兵的战前训练,确保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
五日后,晨曦初照,大地染上一层金黄。杨毅一身银色战甲,英姿飒爽地骑在高头大马上,身旁战旗猎猎作响。
在他身后,三万步兵与一万骑兵整齐列阵,军容严整,气势磅礴。
步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长枪、长刀等兵器,目光坚毅,宛如钢铁长城。
他们步伐整齐划一,每一步落下都仿佛能让大地为之震颤。
骑兵们则身着轻便灵活的皮甲,胯下战马膘肥体壮,昂首嘶鸣。
骑手们腰挎弓箭,手持长刀,身上散发着一股凌厉的气息,犹如一支随时准备破敌的利箭。
随着杨毅一声令下:“出发!”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山南郡推进。
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出征战歌。
杨毅骑在马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心中思索着此次清剿行动的战略布局。
山南郡是吐蕃残军频繁出没的地区之一,百姓深受其害,杨毅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