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村悄悄做着预防天干的准备。
有些妇人也回娘家提个醒,至于信不信,那就在于个人了。
没过多久,不知道从哪里传出,说是要大旱三年,今年是第一年,后面的日子苦着呢。
为了能够活下去,有好些人都往水源丰富的地方迁移。
尤其是那些没河的村子,今年是一点收成都没有,也开始准备要去逃荒了。
这让大家都吃惊不已。
虽然大半年时间没下雨,也不至于要闹到逃荒的地步吧?
可事实就是如此。
好在高山村有条大河,只要你勤快,庄稼还是有收成的。
村长又开始家家户户的通知,要是没啥事,尽量别出去。
还有,趁着现在还有水,尽量想办法多囤水。
别到时候河水都干没了,连吃的水都成问题。
话是这样说,这古代又没有水泥之类的,可以做蓄水池。
靠泥土坑,根本就囤不住水。
一个个家里有井的,都巴望着这水一直有,不要断。
可是怎么可能呢?
以前的水位都快满到井口了,现在下去了好几米。
要是再这么干下去,没水都是迟早的事情。
村里有几户犟牛,不管村长说啥都不以为然。
粮食他们都没囤,现在村长又说要囤水,他们更是嗤之以鼻。
哪怕你把家里的缸啊盆啊都装满,那也维持不了几天。
到时候没水,还不照样没水。
王曼听到村长的话,顿时脑子就活泛开了。
她们家人多,牲口多,用的水肯定也多。
照井里下降的水位来看,再这样继续干下去,照样没水。
尤其是冬天,本来就很少下雨,再这一干,那就更不用说了,搞不好连大雪都不下。
王曼思来想去,都没有想到好办法。
想说用石头垒一个很大的池子,可是石头也装不住水呀!
至于水泥,她没这个能耐做出来,只能放弃。
家里那个小鱼塘,里面的水只有一半了,想要用它来装水,根本就不可能。
王曼这两天不但在屋里转圈,也在储物间里转,看能不能想到一个极好的办法。
别说他还真想到了一个。
那就是挖坑,用油布做隔离,将水装在油布里面,这样水就不怕漏了。
可是这样,油的需求量就有些大了,而且还要很宽,很厚的那种。
不知道镇上有没有?
不行还是得去府城看看。
事不宜迟,现在就得去府城。
别到时候连油布都买不到,那可就麻烦了。
麻六婶见王曼赶着马车要出门,赶忙上前拦住:
“曼丫,这天都要黑了,你要去哪里?”
王曼这才想起,是啊,现在太阳都下坡了,离天黑也不远,即便到了府城也进去不了。
于是她又把马车赶了回去。
“娘,我去大伯他们那里说点事。”
说完不等麻六婶问话,便跑没影了。
麻六婶嘀咕:
“这丫头,啥事儿这样急,连话都不说完。”
王曼到了汪一达家,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汪一达还没开口,吕氏却一拍大腿:
“曼丫这个主意好!
就是这要用多少油布?油布可不便宜。”
汪一达吧嗒了两口旱烟说道:
“再不便宜也总比出去逃荒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