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劝谋风云,心波骤起(1 / 2)

在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江面激战后,滚滚江水依旧不知疲倦地奔腾向前,然而,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久久未曾消散的硝烟气息,混合着淡淡的血腥味儿,给这原本壮阔的江面增添了几分惨烈与萧索。江面上,刘邦部队的船只残骸如飘零的落叶般四处漂浮,在波涛的推搡下相互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偶尔可见士兵们在水中狼狈挣扎,他们的呼救声在呼啸的江风中显得如此微弱,仿佛随时都会被这无情的江水吞噬。

张悦负手站在江边的高台上,目光冷峻地望着这一片狼藉的江面,心中已然勾勒出了新的谋划。他太了解刘邦了,此人素有鸿鹄之志,绝非轻易言败之辈,今日虽遭重创,难保日后不会卷土重来。若能巧妙引导,化干戈为玉帛,使刘邦将目光投向海外那片广袤无垠的天地,不仅能消弭一场可能的华夏内乱,更可为华夏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想到此处,张悦招来身边最为得力的心腹高手——影卫风逸。风逸,身形矫健如猎豹,身姿轻盈似飞燕,其轻功卓绝,能在瞬息之间穿梭于千军万马之中而不被察觉。且他心思缜密,犹如细密的蛛网,任何细微的线索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无疑是执行此类任务的不二人选。

“风逸,本王命你即刻携带本王的亲笔书信,以最快的速度前去面见刘邦。此信干系重大,务必保证其安全送达。见到刘邦后,需见机行事,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回来如实向本王禀报。”张悦神色凝重,将一封密封得严严实实的信,郑重地交到风逸手中。

风逸单膝跪地,双手恭敬地接过信,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坚定,朗声道:“陛下放心,属下定当不辱使命,拼死完成任务。”话音未落,他身形一闪,恰似一道黑色的幻影,瞬间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只留下一阵轻微的风声,仿佛他从未在此停留过。

此时,刘邦正满脸阴沉地端坐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之中,营帐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他死死地盯着摆在案几上的地图,目光聚焦在那片标注着战场的区域,眼神中燃烧着愤怒与不甘的火焰。“张悦,竟敢如此坏我好事,此仇不报,我刘邦誓不为人!”他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力量之大,震得案几上的茶杯“哐当”一声跳了起来,茶水溅出,洒落在地图上,洇湿了一片。

“主公,如今我军在此次突袭中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接下来该如何是好,还请主公明示。”一旁的谋士小心翼翼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担忧与焦虑。

还未等刘邦开口回答,营帐外突然传来守卫紧张的喊声:“什么人!站住!不许靠近!”紧接着,一道黑影如鬼魅般迅速闪过,还未等守卫反应过来,风逸已然如同一缕黑烟般飘进了营帐之中。

“你是何人?好大的胆子,竟敢擅闯我军营帐!”刘邦警惕地瞬间站起身来,手如闪电般按在剑柄上,怒目圆睁,犹如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死死地盯着风逸。

风逸却不慌不忙,神色镇定自若,他向前迈出一步,拱手作揖,礼数周全地说道:“刘将军莫要惊慌,在下是百越国王张悦陛下派来的信使,身负重要使命,特来给将军送上我家陛下的亲笔书信。”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信,双手呈上。

刘邦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狐疑,他缓缓走上前,接过信。只见信的封皮上,赫然印着百越国王的玉玺印记。刘邦轻轻撕开信封,展开信纸,目光迅速扫过,只见上面写道:

“今之华夏,秦始皇以其绝世雄才大略主宰天下,其威如炎炎烈日,普照大地,光芒万丈,无人可挡。百越国虽具一定实力,然为顾全华夏大局,亦尊其为天下共主,甘愿屈居其下。君乃华夏顶天立地之男儿,胸怀壮志,气吞山河,奈何局促于这中原纷争之地,陷入无尽的战火与纷争之中?海外之地,广袤无垠,宛如一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多有无主之土,其富裕繁华程度,丝毫不亚于往昔秦、楚、齐、赵等国。近有孔雀王朝,文明昌盛,富庶繁华;远至澳洲、欧洲,乃至非洲,皆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其面积大于原六国十几二十倍。君何苦在这华夏大地掀起烽火,造反派乱,使百姓生灵涂炭,徒增苦难?若君有此意,吾愿与君携手并肩,共取海外之地,为华夏开疆拓土,成就一番震古烁今的不世之功。”

刘邦读完信,不禁大为震惊,握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他怎么也没想到,张悦竟然会提出如此石破天惊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