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天才是站在巨星系统的肩膀上(12)(2 / 2)

但这一张分镜图里,红色铅笔画出的淡淡的红影,让史建琴这个“旁观者”都看得心惊胆战!

史建琴一开始还觉得杨逸画分镜图这个想法有点过于教条主义了。

“是的,而且杨逸以前不是学编剧的吗我要是他们系主任,看了这个剧本,肯定也要找他谈话,这十年你都干嘛去了当年认真地学编剧,也不至于荒废了十年青春!”

在她看来,杨逸这些年拍戏的经历可能没那么成功,但成长是巨大的,整个人看起来,比当年那个偷偷跑来蹭课的毛头小子更加稳重了,思想也更加成熟了。

“小杨太用心了,画了这么多分镜图呀其实不用.”

史建琴就是想要劝说杨逸不要过于理想化,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去画这么多分镜图,后面拍摄的时候说不定还会觉得行不通,全盘推翻,从而白费功夫。

《隐秘的角落》就标志着他这十年沉淀的质变开始!

史建琴把叶富明和杨逸邀请到书房来,这里虽然没有客厅那么宽敞,但光线更好,明亮的阳光透过大面积的玻璃窗,落在书桌和上面摆放着的一捧水仙上,白色线条型的陶瓶和鹅黄色的蕊、嫩绿色的叶片点缀得整个空间清新明丽、典雅出尘。

“有这样红光,有的相机只要打开对角辅助灯,是会有红光闪出,只是没这么明显。不过我这个镜头的构思就是为了暗示,在潜移默化地营造出悬疑的气氛,所以就是要让观众看懂啊!”

第三张是张东升举起相机的中景,凸显他表情的阴森。

“可以用,镜头语言本来也是影视作品的一方面。而且小杨你用拍电影的技巧去拍电视剧,这本身就是一种很用心的表现,值得表扬。”

“小杨没当过导演,但他对镜头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对构图有自己的思考,这很难得!”

“只是我真的没想到,你前期做了这么多工作,在脑海里都构思出了如此详细的画面来。画得也这么好.作为演员,你戏里的岳母,我看完这几张画,我都知道自己应该要怎么演了!”

史建琴此时早就把之前想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而且抬起头来看向杨逸的眼神里,就只剩下了满满的赞许。

杨逸仔细观察了一下,史建琴老师的女儿虽然没有怎么说话,但看穿着、打扮,都不太像是圈内人。

怎么可能有人将整集的镜头全部画出来

导演即便是脑子里提前对这部作品有了构思,那也只是比较粗糙的,很简单的一些镜头、角度的想法,而且到了现场拍摄时候,也会因为临时冒出新的念头而不断地改进自己之前的镜头要求。

这叠纸非常厚,为了不让它散架了,杨逸还跑去买了专门的打孔机,然后用活页的铁线圈将它们串起来。

“人生的经历,其实更是成长的一部分。小杨当演员的那十年,我不认为是荒废掉的,他是在沉淀!”

直接将全部镜头都用分镜图画出来,杨逸可能就是犯了萌新导演过于理想化的通病。

即便她已经六十多岁了,精力也大不如以前。

“你是说他当初就不应该跑来表演班旁听,应该跑去导演班旁听是吧”

史建琴看着已经很不好意思地站在那里摆手的杨逸,同样是赞许连连。

第二张是全景的拍摄,交代张东升与岳父岳母拍照前所处的空间关系,他们分别在哪里。

史建琴赞许地看着杨逸。

史建琴笑眯眯地批评了他一声,就将装着水果的袋子递给旁边的女儿,让她去洗了、切了,直接端上来跟客人一起吃。

没办法,一集的镜头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杨逸,也没办法全部画出来。

史建琴戴上眼镜,在桌面上拿出了她自己打印的剧本。

史建琴多翻了几页,越看越感慨。

叶富明现在已经丝毫不遮掩自己对杨逸的欣赏了,当着史建琴的面,他都大夸特夸。

第一张是远景的登山,交代山的高。

“你让十年前的小杨来导这部戏,他也画不出这些分镜图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校里,你们学到的都只是很不值一提的基础,皮毛,只有你们自己去拍了很多作品,才会对表演,对镜头,对镜头的语言,有更深的理解。”

史建琴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争论,最后才表达了自己的认可。

相比之下,史建琴就穿着很整齐,头发的发梢都剪得很精致,拿个摄影机,可能就能拍出电视里的家庭戏的感觉来。

“对,她现在是在社区工作,今天刚好也放假。小杨对人物的观察得很仔细嘛,难怪能写出《隐秘的角落》这样的剧本。”

“史老师,杨逸他不只是剧本写得好,作为导演,他也是有很多巧思的!杨逸,拿你画的那些分镜图给史老师看看。”

“小杨,你说老师说得对不对”

史建琴看向杨逸。

“啊,对,对,对!”

杨逸连忙点头。

感谢秋之神光的打赏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