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一早饭后六点三十六分,潜龙带领着中国科考小分队全体队员会同澳俄法三国科考队乘坐着俄罗斯北极科考船“列宁二十号”又再次踏上了新的海上探险之旅,向着威德尔海航行。
南极半岛渐行渐远,那连绵横亘高耸雄奇的冰川白色森林在远方熠熠生辉,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散发着远古悠悠的气息韵味。
威德尔海是因为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威德尔(Jas weddell)于1823年首次到达该海域而得名的。这片海域之所以被称为“魔海”,原因在于这里拥有极端的冰情,夏季流冰群和冰山连成一片,构成了迷宫一般的航道,船只在这里航行极其危险。此外,这里的气候条件恶劣,冬季暴风雪肆虐,气温会降到零下18摄氏度,使得被困的船只冰冻而难以脱险。
在这个海域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航海事故,那是在1914年,沙克尔顿爵士的“坚忍号”就是在威德尔海被流冰围困并最终沉没海底的。
威德尔海(weddell Sea)位于南极洲的边缘,是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其具体地理经纬度坐标大致在南纬73°和西经45°之间。这片海域深入到南极大陆海岸,形成了一个凹入的大海湾,南边临接南极半岛,东边接连科茨地,总面积大约有280万平方公里,是南极洲最大的边缘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威德尔海的海冰覆盖情况显着,尤其是在冬季,几乎整个海域都会被厚厚的海冰所覆盖着。而到了南极夏季,海冰又会随着洋流向北漂流,最北可以到达南纬60°左右的海域。
威德尔海是南极洲附近的重要海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区域。在威德尔海的科考发现及其意义就是对威德尔海豹的研究,威德尔海豹是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其种群数量和分布变化对南极海冰状况和食物链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测量难度大,科学家过去难以准确掌握其数量。
在种群数量研究中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科学家首次测准了南极威德尔海豹的种群数量。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研究团队估算,南极洲约有20.2万只成年和亚成年雌性威德尔海豹,这一数据仅为此前预期数量(80万只)的40%。
在研究方法上,科学家利用卫星图像和志愿者协助,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的局限性,显着提高了估算的准确性。
对威德尔海豹进行研究的生态意义在于,威德尔海豹是衡量南极海冰状况和食物链变化的重要指标,其数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南极生态环境的演变。
另外在海冰变化特征上~威德尔海的海冰面积和变化周期是研究南极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1周期性变化~研究表明,威德尔海的海冰面积存在27个月、35个月、75个月和120个月的周期性变化。其中,夏季海冰面积呈现显着增加趋势,每年增加大约0.15x105平方公里。2在季节性特征上,春、秋、冬季的海冰面积变化趋势不显着,但夏季的变化尤为明显,可能与区域气候条件和海洋动力过程有关。3研究意义~这些数据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南极海冰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水动力环境演变~威德尔海的北部水动力环境在过去百年间经历了显着变化。研究发现威德尔海北部的水动力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海冰变化和海洋环流模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区域水文特征和水动力环境发生演变。在研究方法上科学家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现代观测技术,重建了威德尔海北部的水动力环境变化过程。
这些研究为预测未来南极地区的海洋环境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地球物理与构造研究上,威德尔海的地质构造和重磁场特征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在重磁场特征上,研究揭示了威德尔海的重磁场分布及其构造意义,表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与南极大陆的演化密切相关。
在研究意义上,这些研究为理解南极洲的地质历史和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南极地区的地质资源。
总之,在威德尔海的科考发现涵盖多个领域,从生态研究(如威德尔海豹种群数量)到环境变化(如海冰周期性变化),再到地质构造(如重磁场特征)。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南极生态系统的理解,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现代技术的应用(如卫星图像、海洋数据记录设备)以及国际科学家的合作。
威德尔海海洋地质状况就是海底地形复杂,其海底存在着多处深海平原和海山。此外,威德尔海是南极洲冰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菲尔希纳冰架和龙尼冰架相邻,这些冰架对全球的气候系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威德尔海的地质构造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冈瓦纳大陆的裂解、板块运动以及相关的构造事件密切相关。其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过程如下:
1.冈瓦纳大陆的裂解
威德尔海的地质构造形成与冈瓦纳大陆的裂解密切相关。冈瓦纳大陆是地球上曾经存在的一个超级大陆,由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大陆组成。大约在1.8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开始裂解,并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大洲和海洋。
早期裂解(约1.8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开始沿着南极洲和非洲之间的边界发生裂解,形成了一些初始的海盆和裂谷。
中期裂解(约1.5亿年前):裂解过程进一步加剧,南极洲与非洲和南美洲逐渐分离,威德尔海的原始海盆开始形成。
2.南北向张裂与东西向扩张
威德尔海的地质构造形成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的构造运动:
南北向张裂(约1.5亿年前)~随着南极洲与非洲、南美洲的分离,威德尔海区域发生南北向的张裂,导致地壳拉伸并形成新的海盆。东西向扩张(约1.4亿年前)~随后,该区域又经历了东西向的扩张,最终形成了现代威德尔海的构造格局。
现代构造格局的形成~现代南极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格局~到了大约1.2亿年前,威德尔海的构造演化基本完成,南极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格局基本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