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的效果似乎不是那么好。”
安森明白,看来,阿方索应该处于一个探索和成长的阶段。
这很正常,几乎每位导演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摸索和冒险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现在这一批年轻导演里,阿方索是非常非常少有每部作品都能够取得进步的导演,一步一个脚印。
安森,“我喜欢‘阿兹卡班囚徒’。”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阿方索眼睛一亮,但随后神情又落寞下来,“可是观众……”
安森,“我认为你应该坚持这条道路,继续探索。‘阿兹卡班囚徒’的票房低于预期,更多是作品的市场定位问题,和导演工作无关。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就是‘人类之子’的定位。”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导演应该准备把‘人类之子’拍摄成为‘出埃及记’吧”
嚇!
阿方索猛地站立起来,目瞪口呆地看着安森,脑海一片轰鸣,眼睛里流露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笃定。
前世,在观看“人类之子”的时候,安森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他没有阅读原著,而且对”圣经”一无所知,脑海不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但后来,观看“地心引力”以及“罗马”等等阿方索后来的作品就知道:
尽管阿方索不是虔诚教徒,也没有打算像伯格曼那样探索信仰;但那些丝丝入扣渗透在生活里的细节还是融入他的创作理念里。
在“人类之子”里,西奥保护女孩以及初生婴儿离开战场废墟的一镜到底长镜头,完全可以理解为“出埃及记”里摩西开辟红海通道的一幕,以这样的方式指明前进道路。
所以,安森试探性地询问一句。
果然,不出所料,阿方索的反应证实了他的猜测。
“但是,你不准备像‘耶稣受难记’那样把暴力、血腥以及灾难刻意放大挑衅观众吧”
阿方索连连摇头连连摆手。
“尽管如此,‘耶稣受难记’依旧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观影体验,从视觉听觉层面增加观众的真实感。”
“我们需要观众通过镜头感受到冲击。”
阿方索眉宇微蹙,“什么意思”
和杰夫-罗宾诺夫谈话完毕之后,安森也一直在想,如果是他担任制片人,他会为“人类之子”注入什么能量,改变电影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这是一个难题,因为电影自身已经非常出色,阿方索完成一份出色的工作,除了市场定位和宣传策略之外,如何在不改动阿方索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的情况下,为电影注入更多可能性
最后,安森的答案是观影体验。
“人类之子”的摄影、调度堪称顶级,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eanuel-bezki)更是殿堂级人物。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是“墨西哥三子”之外的第四级,早在1995年初出茅庐、年仅三十岁的时候就凭借“小公主”拿下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他是好莱坞里少数兼具全局掌控、手持追踪、巧妙利用自然光和工业光的顶级天才。
一般来说,顶级摄影师往往只具备其中一项特长;但艾曼努尔却全能兼具,而且绝对不是贪多嚼不烂,确确实实是样样精通。
在前后五次收获奥斯卡提名全部落败之后,艾曼努尔凭借“地心引力”、“鸟人”、“荒野猎人”完成奥斯卡最佳摄影的三连冠。
“技术宅”阿方索和“天才摄影师”艾曼努尔为“人类之子”设计了一套惊艳的镜头语言,而现在安森认为,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强项方面进一步推向极致,为观众带来一场惊心动魄的观影体验,展现电影的独特魅力。
电影需要的不是艺术层面的挖掘和探索,也不是顺着颁奖季审美谄媚讨好,而是以绝佳视觉效果为电影增加爆米效果,在商业和类型层面展开探索,让观众真正地为电影着迷,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