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里面累个半死,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吃上肉。
每个小孩儿都是聪明的,也没有特别愚蠢木讷的。
你说他们比县城里面的孩子笨吗?不会吧。他们缺少的,就是一个机会而已。”
贺闫听完以后沉默了好久,他觉得霍舒耘每一次的言论,都能给他极大的惊喜。
这听起来像是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
但是仔细琢磨一下,却能感受到这里面
蕴含的深刻寓意。
他觉得霍舒耘是有大思想,大眼界,大格局的人。
士农工商,这里面的阶级,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跨越的。
为什么小农家庭,供养一个读书人会那么的难,是因为读书认字需要的费用太多。
基本上有九成的农户人家,是负担不起一个儿孙读书的费用的。
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往读书那条路走。
想着自家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当个文盲,好像也没什么。
没看一个村子里面那么多人,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嘛。
这就属于一种两极思想。
很多人都觉得,既然我花钱供儿孙读书认字了,那儿孙就必须要念个功名出来。
如果考不了秀才,那干脆就不要念了。
所以这就是要么成秀才,要么当文盲。
但是霍舒耘刚才的那个想法,是比较折中的。
给农户人家的小孩儿,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路。
如果说读书认字有难度划分的话,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肯定就是入门级别。
四书五经就是中等难度。
再往上去,各种诗词歌赋,文章讲意义八股策论等等,就
是终极难度。
既然农户人家供不起自己的孩子,一直往下读,那可以就只学一些简单的。
把常用的字学会,就已经足够一个人在乡下,或者城镇里面安身立命了。
学会那些常用的字之后,可以在街上摆个摊儿,就专门负责给别人写信。
一封信五文钱,一天绝对能写个十封八封的。
如果不想用写信来赚钱的话,那也可以在村庄里面,当个半吊子先生。
也不教那些难的东西,就把自己会的教给那些小孩儿就行了。
即便只教这么一点儿,相信也会有很多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小孩儿送来。
夫子是半吊子没事儿呀。交的学费也只交一半就行了。
这么一想,真是到处都是赚钱的路子。
即使不念到四书五经,不考取童生秀才的功名。
单单是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给学会,以后的日子也会过的不错。
至少比父辈的日子要好,不用再日出而作,背着锄头下地了。
于是,贺闫就跟霍舒耘说道:
“你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就是实行起来,可能有些难度。
等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试着跟县令大人提一下这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