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内顿时一片哄笑,连平时不苟言笑的帝王们也忍不住被这突如其来的诙谐逗乐。
李世民笑言道:“曹公真乃风趣之人,不过,朕以为,治国之道非金银所能衡量,更在于民心所向,制度之善。雍正兄的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实乃高瞻远瞩,利国利民之举,其价值远非六千万白银可比。”
武则天点头赞同:“正是如此,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以智慧与勇气书写着反腐兴国的篇章。雍正帝此举,不仅缓解了财政危机,更在于其背后的深意——重塑官员廉洁之风,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实为高招。”
雍正见状,谦逊回应:“诸位陛下谬赞了,朕当时也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贪腐之害,如蛀虫蚀木,若不及时根治,必将危及社稷根本。朕所行之事,皆是为了我大清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
曹操收起玩笑之色,正色道:“雍正兄言之有理,曹某虽身处乱世,亦深知清廉之重要。只是时局所限,难以施展拳脚。今日得见诸位高论,实乃受益匪浅。”
此时,群聊中又有新声加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诸位所言,皆是治国良策。朕在位时,也曾严刑峻法,以雷霆手段整治贪腐,虽收效显着,但亦知非长久之计。治贪之本,在于制度与人心,二者缺一不可。”
群聊中,帝王们纷纷表示赞同,继续深入探讨着反腐与治国的种种策略,
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启示。
天幕之上,画面继续流转,
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们的智慧与决心,
也映照出后世对于清廉政治的向往与追求。
在这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历史的智慧与未来的希望交织在一起,
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反腐兴国的壮丽画卷。
天幕上也是继续盘点道:
【二、雍正之过失
(一)文字狱
因为清王朝本就是少数民族统治,加上雍正帝在皇位争夺的过程中树立了很多政敌,在雍正帝登上至尊之位后,对威胁他统治的势力进行清洗,比如八王爷、阿其那、年羹尧、隆科多等等。无论是兄弟还是臣子,无论是八旗权贵还是汉族官员,只要对皇权存在潜在的威胁,就会被雍正帝以各种名义处置。】
【而在其中,吕留良曾静案件的影响最大,自此文学狱大兴。在吕留良曾静案件之后,雍正严密监督广大民众的民族思想,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而且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专门挑别人文章诗歌里的纰漏,来牵强附会的断章取义,诬陷他人,以此来漫天要价或排除异己,这导致了大量的耸人听闻的“文字狱”。
大兴文字狱是清朝统治最黑暗的一部分,它从开始到结束,历时近百年,特别是雍正乾隆时期,很多无辜的人遭到迫害,受到极其惨重的惩处,这在华夏历史上是最黑暗最无道的一幕。】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令”。雍正帝为人猜忌,终其一朝文字狱竟有二十余起,密度仅次于乾隆帝,而且多为大案重案。】
【有人作诗带了一个明字,便被满门抄斩!】
闻言,帝王群炸锅了!
朱元璋:“艹!真t黑暗啊!”
秦始皇:“混账啊!雍正老贼!把红包还朕!”
秦始皇的怒言仿佛穿越时空的雷鸣,
震得在场诸帝心神俱颤,
即便是以威严着称的帝王们,此刻也不免面露惊色。
朱元璋更是愤慨难平,他站起身,宽大的龙袍随着动作翻涌,
眼中闪烁着对那段残酷历史的深切痛恨。
“哼,这雍正,倒是比朕还狠辣几分!朕虽重法,却也知过犹不及,岂会如此滥杀无辜,泯灭人性!”
朱元璋的话语中满是不屑与愤慨,仿佛要将那份积压在心底的不平之气一吐为快。
李世民轻轻摇头,面容凝重:“帝王之道,在于仁政与法治并行,过刚易折,过柔则弱。雍正此举,实乃短视之政,遗祸无穷。”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治国之道的深刻见解,以及对雍正政策的不认同。
康熙帝,作为清朝的另一位杰出君主,此刻却显得尤为沉默。
他深知自己子孙的所作所为,心中五味杂陈。半晌,他缓缓开口:
“朕在位时,虽也有严苛之时,但从未滥兴文字狱,以至于民心背离。此事,确是雍正之过,朕难辞其咎。”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更显沉重。
众帝皆知,康熙此言,既是对雍正的责备,也是对自己未能妥善教育子孙的自责。
这时,武则天轻启朱唇,声音中带着几分冷峻与智慧:
“文字本为教化之工具,却沦为杀戮之利器,实乃文明之殇。然,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吾辈当以此为鉴,警醒后世,勿使悲剧重演。”
她的话音刚落,便得到了众帝的共鸣。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秦始皇见状,怒气稍解,但仍是愤愤不平:
“朕虽不认同雍正之政,但红包之事,乃吾等私下之约,他既违约,便应受罚!”言罢,他似是想起了什么,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诸位,不如我们联手,给这雍正老贼一个教训,如何?”
此言一出,帝王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哄笑。
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但此刻却因共同的目标而团结一致,誓要给那远在清朝的雍正帝一个难忘的“教训”。
于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包大战”悄然拉开序幕,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是那位在历史上以残暴着称的雍正帝,以及他那令人发指的文字狱政策……
..........
天幕上也是接着盘点道:
【(二)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是清王朝限制和禁止与国外运输贸易,严格限制与国外经济、文化、科学、制度等方面的交流。
这项政策虽然是是清王朝封建政府实行的防御性自卫政策,但是也是典型的孤立主义政策,这项政策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的结束。
“闭关锁国”制度是基于自给自足的自然传统小农经济社会,不需与外界接触,自成一套经济体系。
雍正帝为了隔离汉族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防止汉族得到国外的势力的支持进行反清,拒绝了所有国外的东西,导致清王朝的皇帝骄傲自满,也使得清王朝高层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清王朝特别担心中国会受到国外的影响,受到国外的侵略,担心中国人的反清势力将与国外势力相互勾结。
明朝是“禁海”,但不“锁国”,依然与国外有很多联系,但是清王朝鉴于郑成功的前车之鉴,对海上贸易实行严格执行禁令。
限制船舶的技术,限制国内产品出口,实行对外国贸易的限制,将通商港口之局限于广州一地,还限制外国商人和中国的商人进行长时间的接触。
导致盲目狂妄的夸大华夏在世界上的地位,感觉自己就是“天朝上国,而清王朝的统治者除了康熙之外,拒不接受国外不一样的文化和技术(即所谓的奇技淫巧)。
闭关锁国严重阻碍工业和商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自然小农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加上清王朝的抑商政策太多太繁,严重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
【对于雍正帝的总结如下】
【关于雍正皇帝,不同时间、不同的人对他的看法都有所不同,有人咒骂他,有人赞美他,有人说他是性情中人,也有人说他刻薄寡恩,但是不管怎么说,雍正帝的确为清王朝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一个传统文化评价标准,雍正帝在中国古代的帝王群体之中绝对是前列。雍正帝是一位非常勤勉有才干的皇帝。他在位的十三年之中,每天只是睡四五个小时而已。一年就只有万寿节这一天才会休息。十多年间,他的朱批批语高达一千多万字。】
【在雍正帝的统治下,对内没有出现权臣大贪如和珅、穆彰阿之流,对外作战节节胜利,国家上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水旱灾害,也没有发生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国家人口不断增长。这是雍正的功绩
但是,雍正帝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刻薄寡恩、冷酷无情。雍正帝的功臣也少有善终者,年羹尧、隆科多等都死于非命。雍正帝对待政敌是无比无情的。与他争夺大位的八王爷胤禩、九王爷胤禟等人都被搞死,而且雍正帝大兴文字狱,钱名世案、吕留良曾静案等等,都是极其血腥。
总的来说,雍正帝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确保了皇帝的无上权威,使得华夏进一步陷入专制独裁的泥沼中,导致社会、文化进一步僵化,文化的活力进一步丧失,为后来的全面落后埋下了伏笔。
清朝闭关锁国,眼界狭窄,无能对抗的情况下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到最后灭亡。历史无法重演但绝对是铭记于心的教训。是的,一个国家必须勇于且善于拥抱变化,随时谦卑,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强大。世界本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和影响,强行关门不理最后导致落后不前,信息蔽塞,孰轻孰重可想而知。】
天幕上说罢。
诸天万界全都沉默了。
所有人都没想到一个人、一个帝王竟然会如此复杂。
此刻,天上的各路神仙也是纷纷评论道:
太上老君轻抚长须,目光深邃:“世间万物,皆有两面。雍正帝之治,勤政爱民,固有其功;然其严苛寡恩,亦难掩其过。闭关锁国,更是自绝于世界之林,此乃大不幸也。”
观音菩萨慈悲为怀,轻声道:“帝王之心,深似海。雍正帝虽有过,但其勤勉治国,亦属难得。愿世人皆能以史为鉴,明辨是非,共谋发展。”
孙悟空在一旁挠了挠头,笑道:“嘿,俺老孙只知打妖怪,这治国之道嘛,倒是听不太懂。不过,那闭关锁国听起来就不对劲,俺觉得吧,还是得打开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行。”
猪八戒则是一脸憨笑,附和道:“猴哥说得对,俺老猪也觉得,整天关着门,哪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是得出去溜达溜达,长长见识。”
嫦娥仙子则是轻声细语,仿佛怕惊扰了这份沉思:“雍正帝之治,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闭关锁国之策,确为误国之举。愿后世帝王,皆能以此为鉴,开放包容,方能国富民强。”
孙悟空见状,更是按捺不住,他猛地一拍大腿,笑道:“诸位说得在理!俺老孙虽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治国方略,但俺知道,这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变化。闭关锁国,岂不是自己把自己关进了笼子里?咱们得活学活用,与时俱进才是正道!”
如来佛祖面带微笑,声音温和而深邃:“悟空言之有理。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唯有开放心态,方能顺应时势,引领潮流。闭关锁国,无异于自断双臂,限制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