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有文人的风骨,武将有武将的勇武,而我华夏人民,更有不屈的脊梁。】
秦凌雪微微坐直身子,笑容渐渐敛去,换上的是一抹略带伤痛的凝重。
还在为阳明心学争论的朝堂刹那间安静下来,从来秦姑娘都是嬉笑怒骂,上次露出这种表情是什么时候呢?
‘睢阳!’有人惊呼出声,说完忍不住捂着嘴,心头的骇然开始肆虐。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已步入暮年,风雨飘摇。】
只一句话,洪武、永乐两位大帝感到心底一寒,从史书和直播中他们知道‘睢阳’是如何惨烈,他大明虽亡,但他们不希望出现如‘睢阳’般的地狱。
【李自成的大顺军势如破竹,攻陷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宣告大明皇朝的终结。
随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改元弘光,试图延续大明血脉,但南明的统治基础薄弱,内忧外患不断。
此时清军在多尔衮的率领下趁势南下,意图一统中原。】
【江阴,这座江南小城,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成为了清军南下途中的一块硬骨头。】
嗡嗡嗡~~~~果然又是守城,又是江南。
天幕之下镜头一转,初夏的江阴,阳光明媚,却难掩城内的紧张气氛。
清军逼近的消息如野火般迅速传开,大街上百姓们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镜头渐渐转到县衙中,典史陈明遇、训导冯厚敦等地方士绅紧急召集会议,商讨对策。
“清军势大,我江阴孤城难守,诸位有何良策?”陈明遇眉头紧锁,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典史大人,我等虽为文弱书生,但岂能坐视家园沦陷?当组织乡勇,誓死守城!”冯厚敦慷慨陈词,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冯先生所言极是,但仅凭我等之力,恐难持久。需号召全城百姓,共同抵御外敌!”都司周瑞珑补充道。
目不转睛看着天幕之上身穿大明服饰的官员和士绅,本对士绅没甚好感的朱元璋忍不住双拳紧握,但想到‘睢阳’的境遇,那一声‘好’始终说不出口。
天幕定格,秦凌雪继续讲述。
【经过一番商议,众人决定立即行动,招募乡勇,加固城墙,准备迎战清军。
他们派遣快马前往周边州县求援,希望能得到援军的支持。
消息很快传遍了江阴城,百姓们纷纷响应号召,拿起锄头、镰刀等简陋武器,加入到守城的行列中来。
一时间,江阴城内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家园。】
秦凌雪粉拳紧握,眼中带着些许晶莹。
【就在江阴军民紧锣密鼓地准备守城之时,一个传奇人物的出现,为这座小城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就是原江阴典史阎应元,因故离职后隐居乡间。得知江阴危急的消息后,他毅然决定出山,带领江阴军民抗击清军。】
天幕画面再次转变。
阎应元身着布衣,脚踏草鞋,风尘仆仆地来到县衙。
陈明遇等人闻讯赶来迎接,只见这位中年汉子身材魁梧,目光如炬,浑身散发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阎大人,您终于来了!江阴危在旦夕,请大人主持大局!”陈明遇激动地上前握住阎应元的手。
阎应元微微点头,沉声道:“明遇兄放心,我阎应元虽已离职,但江阴乃我故乡,岂能坐视不管?我愿与全城百姓共赴国难!”
【在阎应元的带领下,江阴军民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守城准备中。
他亲自巡视城墙,指挥加固工事,制定严密的防守计划,确保每一寸土地都有人防守。
他还亲自训练乡勇,提高他们的战斗技能。
在阎应元的感召下,江阴军民士气大振,他们夜以继日地忙碌着,誓要将这座小城打造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清军终于兵临城下,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对江阴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大炮轰鸣,箭矢如雨,江阴城墙在清军的猛攻下摇摇欲坠。
哼,汉奸、败类、走狗,这帮投降满清的畜生,对着自己同胞挥起屠刀的王八蛋。
李永芳、孔有德、洪承畴、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唉,说起来就生气。】
崇祯双眼微眯,现在他已完全放权不再上朝理政,但此刻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拿起笔开始写信。
过了许久,放下微酸的手:“大伴,派心腹之人将此信交予孙承宗,让他务必答应朕,这是朕的请求,记住,这是请求不是命令。”
王承恩有些哽咽,看着这个曾背负江山重任、为了华夏放弃皇权的男人,一句话都没说出口,默默接过信转身而去。
【江阴军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清军的进攻。】
在城墙上,阎应元身先士卒,亲自指挥作战。
他手持长枪,身披铠甲,在炮火中穿梭往来,犹如战神附体。
每当清军攻势猛烈之时,他总能及时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鼓舞士气,稳定军心。
“坚守阵地!决不能让清军踏入江阴一步!”阎应元的声音穿透炮火,响彻全城。
在他的激励下,江阴军民士气如虹,他们前赴后继地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城下的清军被江阴军民的英勇所震撼,他们没想到这座小城竟有如此顽强的抵抗力。
清军并没有放弃攻城的打算,他们不断增兵加炮,企图一举攻下江阴城。
【面对清军的猛烈攻势,江阴军民毫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