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待晚宴上,周宇怀着对这位魏波鸿不在乎铸币权态度的好奇,探究了一番他到底是什么来历。
因为这一次过来比他想象中顺利,周宇当面直言自己要发兵北原后魏波鸿的心情很好,倒也不隐瞒。
原来魏波鸿的家族有经营钱庄生意,他在钱的流通性这方面还挺敏感的。
他可以感受到兴汉的货币出现问题了,主要是流通性越来越差。底层人民没钱用,而上层的人有钱花不出去。
现在兴汉的上层社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地位、权势起来之后,什么都有人“孝敬”,会有许多免费的、白来的礼物主动送到他们手上,而这些东西都要比市面上的商品好许多。有了这些东西之后,他们就不需要拿钱消费了。
这其中还包括了“人提供的服务”,在上层社会里,人力无比廉价,他们几乎都在家里“养”了奴婢奴仆,甚至包括娱乐用的歌姬、舞姬、戏班子等等,除了一些赏赐,全都没有对外消费。
这些权势人物花出去的钱又少,还到不了最底层的民众手上。最底层的民众就算想弄一点外快挣点钱,很多时候也会被残酷地压榨,挣到的钱很少,很多时候只管你几顿饭再给几个铜板就打发了。
最底层的民众因此只能用珍贵的粮食去换钱,但因为害怕被剥削,他们没事是不会换很多钱到手上的。没有钱就没有购买力,没有市场就没有了供给,也就没有了生产。这个大环境逼迫底层民众大家都玩起自给自足。
粮食自己种,衣服自己补,工具自己造,家具自己修,房子自己盖,反正全都自己来。最多需要帮忙的时候用吃食请邻居亲属帮帮忙,也涉及不到金钱支出。
当上层和底层都在尽全力自给自足时,钱财不断涌入上层社会,最终被冻结了一般,无法拿出来流通。
可能上层社会之间会进行流通,可在上层和下层社会之间,货币流动越来越凝滞,导致感觉市面上的“钱”越来越少了。
魏波鸿家里开钱庄,他也参与到了钱庄的一些决策,听到、看到了一些问题。发现兴汉朝廷铸币是亏损的,很难做到盈利。
原因就在于以前饮鸩止渴发行纸钞,然后滥发之后又只允许铜币、银子、金子兑纸钞,却不许用纸钞换其他货币。这让纸钞毫无保值能力,信用破产之后,朝廷就只能铸铜币了。
而铜币的币值做高了之后虽然能盈利,但以假乱真的假铜币很快就出现,导致和纸币一样,大面额的铜币也没办法兑现它上面标明的面额了,再次信用破产。
最终只能铸造有保值功能的1文铜币,原本利润就极其微薄,后来渐渐地在生产和原料方面越来越艰难,直接干到亏损还得硬着头皮铸币。
魏波鸿写过这方面的奏折给皇帝痛陈利害,还提出了解决方案:禁止富人将铜币重铸为铜器使用。
太多富人这么干了,他们手里的铜币太多花不出去,干脆就铸成铜器,让朝廷铸币的那些成本全成了白费功夫。
魏波鸿觉得如果立法禁止这种事情之后,富人手里的铜币花不出去也会想办法花出去,那样市面上就有钱了,他家的钱庄生意也会变好。
但屁用没有。朝廷里全是上层社会的人,他们对于这种破事根本就不在意,皇帝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结果就不了了之了。
因此当魏波鸿发现民间有人铸币,寿字币还那样精美之后十分震撼。他还特意让人帮他收集了一整套不同面额的寿字币作为收藏。
他觉得这是朝廷由于国库空虚,铸币又要亏损,铸币数量、规模不断缩小,市面钱荒无法解决的无力局面之后,民间自行的一种有力补充。
不要说什么铸币权,朝廷自己铸币都亏损了,民间铸币难道就能挣钱吗?如果民间铸币能挣钱,那朝廷干嘛不学一下也跟着挣钱呢?如果民间铸币也是亏损的,那让民间铸的货币来作为流通性的补充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因此哪怕朝廷上下对于周宇铸币的事情大多是贬斥,可在魏波鸿这里,却是少见的大大赞赏。
在他研究之后觉得延寿教铸币要铸得这么精美,虽然也有大面额的,但工艺方面的支出肯定会增大铸币成本,吞掉所有利润。但人家有银行这个东西,和钱庄有点像但更像是钱庄的升级版。
如果说钱庄的挣钱方式是非常直接的以火耗为名的“服务费”,那银行挣钱的方式就会更隐蔽也更讨人喜欢。魏波鸿虽然没那个能力搞清楚延寿教的银行到底是怎么运作,怎么挣钱维持无火耗兑换钱币的运营成本的,但他可以确信的是,银行这个东西的存在是延寿教寿字币保持坚挺,保持信用的必要之物。
朝廷应该学习延寿教开银行来维持货币信用的,到时候就算是纸币也能试着流通看看。可即使这件事让魏波鸿来做他也没信心做好,因为朝廷做事都是因人成事,要是人被搞下来,以前他做的事情就全是错的。
魏波鸿没那个信心在管着和钱沾边的事情之后还能不被人天天盯着攻击还不下台。而只要他一下台,银行什么的立刻就会被废弃,他的心血也立刻就倒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