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歌要走,元氏却拉了她一下,“别急,去拜访这样的大户人家,都要先递帖子,我现在先差人去递帖子,再派人去准备点薄礼。”
递帖子这事,楚清歌想到过,但裴彦说了她可以直接去,就没这般麻烦。
不过买礼物这件事,她是要去做的,但现在元氏既然愿意帮忙,她自然感激。
“那就麻烦元姐姐你了。”
“不麻烦,都是下人去做。”元氏在递拜帖和送礼这方面比楚清歌有经验。
简单吩咐,
楚清歌也趁机跟着学了一点,“元姐姐,你和茹云姐姐一样,都是出身官宦人家,比我这来自民间的村妇懂得多,日后还请多加提点。”
“别说这种客气话,虽然我懂的也不多,来这京城,也是有些力不从心,可好歹年纪在这里,你若是有什么地方不懂,大可以来问我。”
两人相谈甚欢,心里都忍不住有些感慨,没想到会和对方这般谈得来。
天知道楚清歌当初因为元氏派去给宁茹云送礼的人,对元氏的印象有多差。
觉得仆从都这般无理仗势,主子肯定好不到哪去,结果没想到压根不是这样,有时候好笋会出歹竹,好的主人也不一定都能约束好
元氏就是这般,反正因为她性子较软,不忍心对犯错的下人进行惩罚。
要不是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很厉害,元氏这样,是肯定被
而且元氏大概也是因为出身官宦人家,读过书的缘故,自带一种高冷气质。
如果不和她正儿八经的接触,光是看,会觉得对方不怎么平易近人。
是个端着架子的。
但了解后才会知道,这或许是这种天生性子软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吧。
楚清歌对元氏改变了过去的认知,元氏对楚清歌何尝不是感慨颇多?
毕竟楚清歌当年在陈阳县的名声之差,哪怕是她这个州城人士,并且不怎么常回陈阳县的,都听说过,加上当时刘姑姑回来后的一通埋怨。
她自然对楚清歌这个村姑的印象不是很好。
后来发现刘姑姑歪曲事实,楚清歌本人又似乎颇为能干,性子爽朗,后面更是救下了自己和丈夫,就对楚清歌彻底改观,并且越来越好感了。
两人简单聊了一会,派去临安侯府递帖子的人就回来了。
虽然递拜帖这种事一般都是提前递的,但偶尔遇到急事,当日也行。
甚至关系好点的,都不用递。
楚清歌和临安侯府的关系还没好到不用递拜帖的程度,元氏这般安排,自然更为妥当。
“临安侯府回话了。”前去递拜帖的下人道:“说侯府夫人煮茶以待。”
“煮茶以待?”元氏听到这里,面上终于轻松起来,“清歌这是好事。”
昨日楚清歌和淮安伯夫人的冲突,因为齐王的关系,已经开始到处飞传。
连他们陈家都知道了,被楚清歌扯过虎皮的临安侯不可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