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三年(986年)农历七月,赵元佑改名赵元僖,并封开封府尹兼侍中,成了准皇储。同年,雍熙北伐失利。赵普上《谏雍熙北伐》奏疏,得到赵光义嘉赏。后来,赵元僖也上疏论及伐辽之事,为赵光义采纳。
端拱元年(988年),赵普第三次为相,威权一时又振。竭力支持和拉拢赵普的陈王元僖也晋封许王,更加巩固了皇储地位。赵普罢相后,赵元僖又与另一位宰相吕蒙正关系密切。立储之事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不想在淳化三年(992年)农历十一月,赵元僖早朝回府,觉得身体不适,不久便去世了。赵光义极为悲伤,罢朝五日,并写下《思亡子诗》。
后来,赵光义被箭伤所扰,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就此私下询问寇准。在寇准的支持下,终于在至道元年(995年),赵光义三子寿王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恒。赵光义册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师之人见到太子都欢呼,赵光义却闻而不悦。后在寇准的劝解下心情才好转。
至道三年(997年)农历三月,赵光义崩于东京宫中之万岁殿,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农历十月,葬在永熙陵。
:“我有一个问题。”倾奇说。
:“立太子是一件很难的事吗?我从文字中感受到了立太子的纠结。”
:“这个问题……我想想……就像让你挑选一名靠谱的伙伴,但你的选择有很多,而且你还不知道谁最合适。所以你只能慢慢挑,最重要的是,你的试错机会不多,错一次的代价你大概率承担不起。而且你孩子要是多,很容易引起多方不满。”
:“不满怎么了?”
:“那就自相残杀。像你打仗一样,开始一堆剩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