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章皇后宋氏(952年﹣995年5月30日),河南府洛阳县人,宋太祖赵匡胤第三任皇后,邢国庄惠公宋屋长女,母为后汉永宁公主刘氏。
宋皇后之父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握是后唐庄宗的外孙,其生母为后唐义宁公主。母亲后汉永宁公主是后汉高祖刘的女儿。宋家可谓三朝国戚,称其“近代贵盛,鲜有其比”。
出生于显贵之家的宋氏自幼出入宫廷,因而见多识广,进退有度。幼时随母入见,即为后周太祖郭威所喜爱,赐以冠帔。其时宋握在华州节度使任上,宋氏随母归镇。
孝明王皇后死后,中宫虚位,乾德六年(968年)二月,宋氏被纳入宫为皇后,时年十七,成为宋太祖继孝惠贺皇后、孝明王皇后之后的第三位皇后。
太祖比宋皇后大二十五岁,甚至其原配所生长子赵德昭(951-979年)也比宋后要年长一岁,然而夫妻恩爱无比。宋皇后性情柔顺好礼,史称她每当太祖退朝,“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足见夫妻情深。宋后无出,她在太祖仅存的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959-981年)中,似乎更为偏爱幼子德芳。由于德昭年纪比名义上的母亲还要大,宋后或许是为了回避这种尴尬,对他保持距离,而对于小自己七岁的德芳,就不存在这种顾忌。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日夜,太祖暴崩,皇弟光义嗣位为太宗,号宋皇后为开宝皇后,次年命她移居西宫。雍熙四年(987年),又命她移居东宫。
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宋皇后去世。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然而太宗却不为皇嫂臣服,亦不令群臣临丧,完全不合宋氏身为前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于是翰林学士王禹偶对宾客言“她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竟坐讪谤遭贬,出知滁州。宋皇后梓宫迁于故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妹)第,权殡普济佛舍,既不与太祖合葬,神主亦不衬庙。
据传,宋后的初衷,是令秦王德芳入承大统,谁料王继恩竟然私召晋王光义,出卖宋后,宋后纵然既惊且怒,作为一个失去庇护的青年寡妇,无权无势,仓促之中只有称呼晋王为「官家」,承认既成事实而已。由此可见宋后之意在德芳,而不在晋王(还有一疑团未释,即为何也不在德昭),这是否与太祖的意向相符,尚待考究。然而宋后身为一个青年寡妇,若果真如太宗继位后所称,兄终弟及是奉母亲杜太后之命,且有「金匮之盟」的誓书,那么宋后何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毁弃成约,改立他人?王继恩以为“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既然如此,为何身为太祖的妻子,颇为敬重和了解他的宋后却竟然不知此事,反而是一名宦官知晓更深?人或可谓宋后是为了己私而违背太祖素志,然而观诸史书,宋后为人,柔顺识大体,她如何忍心在丈夫尸骨未寒时就拂逆他平生的意愿?而王继恩、程德玄两人的言语诸如「事久,将为他人有」「便应直前,何待之有?」等就更加不可思议;晋王既负有太后、太祖顾命,便是当仁不让的嗣君之选,何以意识到强敌的存在,唯恐落人后?更为要紧的是,当宋后见到晋王时,非但愕然失色,至于恐惧到以母子身家性命相求,这是否透露了一些内幕?如此种种,加上太祖的猝死,以及日后太宗对其兄长骨肉的猜忌迫害和对嫂嫂的凉薄,自然不能不使得后人怀疑太祖死因及太宗继位的合法性。
宋皇后在太祖崩后的举动,与「金匮之盟」、「烛影斧声」一起,成为大宋宫闱的迷案。自太祖而太宗,这畸形的皇位继承的真实内幕,就只有留给后人去想象了。历史留下来的,只是终北宋一朝,太宗的后代占据皇位,而开国太祖的后代却短命飘零,宋皇后死后连该当的丧仪礼遇也得不到的事实。
崔鱼说:“没了,还是没有那位结发妻子多。”
:“这话不用说我也知道哈。”
:“找到什么相同之处了吗?”崔鱼问。
:“是哪里?”
:“都描写了夫妻情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