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龙鳞,即便是自己捋赢了,一时风光无限,被众群臣称赞,什么忠臣铮臣有气节之臣,可是一旦在皇帝心中留下了隔阂,从长远来看,终究不是什么好事的。除非是想在众臣中搏得一个名节,死后好青史留名,否则就不要去捋龙鳞。
一念至此,这位打算走迂回路线的吏部尚书略一盘整,忽然想出一条计策来。自己尚不能随便出面报此仇,不过有一个人却是能出面说服皇帝,谅那张贵妃无可奈何。
这个人不是太子,却比太子还要在皇帝面前受宠。
这个人便是皇三子郓王赵楷。
郓王赵楷生而聪慧,能文能武,琴棋书画皆无不精,皇子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也是才情和长相上最酷似皇帝本人的一个。
重和元年,他曾易容换面冒名参加朝廷科考,一路披荆斩棘,直至殿试,文章非凡,被主考官们一致推选为今科状元。
众臣将文章拿与徽宗皇帝,徽宗皇帝一时也大为赞赏,徽宗皇帝也要将此人钦点为状元,便召其面圣。
瞒不住的赵楷只好上殿,这时皇帝与臣子们才发现,原来这位即将成为钦点状元的才子竟然是皇三子,徽宗皇帝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将皇三子降为了榜眼,原来的榜眼王昂则幸运地成为了状元。
此事当年曾轰动整个汴京城,事隔多年仍被传为佳话。
由郓王赵楷出面,然后再组织一批谏官雪片式上奏,任你张贵妃再受宠也不得干政,扳倒你张家人岂不是如踩死一只蚂蚁般容易。
这位借刀杀人的李尚书拟定好计策后,说干就干。他鼓动自己的儿子趁与郓王聚宴之时,将老侍郎一夜暴毙的缘由说与郓王细听。
这位老侍郎说起来还是郓王小时候的恩师,老师被人污名含恨归西,岂有不替恩师报仇之理?
郓王知晓老师非是突发心病而去,而是被人恶意调侃,心中一口冤屈之气难平,这才含冤归西,死不瞑目。
郓王派人将此事知会底下的谏官御使们,这一下雪片般鸣不平的奏章向皇帝飞去。
可怜这位皇帝的小舅子平时威风八面,这一次终于尝到了苦果。他原本被打入天牢即将被判为死刑,但张家人也不是吃素的,左右上下活动打点,最终由死刑改判为了发配边疆。
在边疆成为劳改犯待了整整一年,好在这小子头脑灵活,家中人又不停的上下打点,小子在牢里不停地立功减刑,最后竟然由劳改犯变成了管理监狱劳改犯的小队长。
老父想着自己堂堂的皇帝老丈人,怎么着也是皇亲国戚封公候的人物,自己的儿子居然是位监狱的小队长,这听着真是有辱家门之风,不知有多丢人。
于是老父又派人不停地上下打点,小子又因祸得福,摇身一变,最终成了这哀老关的守关将。当个守关小将,说出去总比当个监狱的小队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