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千载难逢的机会(1 / 2)

波兰前线,伯德帝国军事指挥部。

希德勒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他身边是伯德帝国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们。地图上,红色箭头密密麻麻地标注着进攻路线,而在远东地区,几个醒目的问号格外引人注目。

"诸位,"希德勒用他特有的沙哑声音说道,"我们刚刚收到了来自远东的重要情报。华国似乎准备对沙俄的远东地区采取行动。"

参谋长曼施坦因立即接话:"元首,如果华国真的对远东动手,这对我们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沙俄将不得不分散兵力。"

"没错,"装甲部队总指挥隆美尔补充道,"目前沙俄在我们东线投入了大约180个师,如果他们不得不调兵去应对华国,我们的'巴巴罗萨'计划将更容易实现。"

希德勒的目光在地图上游移:"华国的实力如何?他们能牵制住沙俄多少兵力?"

情报部长卡纳里斯翻开手中的报告:"根据我们的评估,华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的空军和装甲部队都经过了现代化改造。如果他们真的进攻远东,沙俄至少要调动30到40个师去应对。"

"这对我们太有利了,"曼施坦因说道,"如果沙俄真的这样分散兵力,我们就能在明斯克方向取得决定性突破。"

"但是,"空军元帅里希特霍芬提出疑虑,"我们要如何确保华国会采取行动?是否需要与他们进行某种形式的协调?"

希德勒摇摇头:"不,华国不会与我们直接合作。苏正阳是个精明的人,他只会在对华国有利的时候才会行动。"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隆美尔问道。

"加大对沙俄的压力,"希德勒斩钉截铁地说,"让沙俄疲于应付我们的进攻,无暇顾及远东。这样华国就更有可能采取行动。"

"元首说得对,"曼施坦因赞同道,"我们可以在波兰战线上发起更猛烈的进攻,迫使沙俄将更多部队调到西线来。"

希德勒点点头:"就这么办。让我们的驻华大使继续观察华国的动向,但不要过分干预。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下一阶段的具体军事部署......"

会议继续进行,伯德帝国的将领们开始详细规划如何利用这个可能出现的战略机遇。在他们看来,远东的局势变化,可能会成为扭转东线战局的关键因素。

波兰平原,东线战场。

黎明时分,伯德帝国的两个集团军群在晨雾中展开了大规模进攻。隆美尔的第一装甲集团军群从布列斯特方向突进,而曼施坦因指挥的第二集团军群则从卢布林地区发起攻击。

上千架轰炸机在里希特霍芬的指挥下,如乌云般掠过沙俄的防线。密集的炸弹将沙俄的前沿阵地化为火海,防御工事在轰炸中化为废墟。

"开始突击!"隆美尔站在指挥车上,通过无线电下达命令。

数百辆豹式坦克在晨光中排成锋矢阵型,咆哮着冲向沙俄的防线。装甲部队后面,是整齐列队的机械化步兵,他们乘坐着装甲运兵车,紧随坦克的突进。

"沙俄人的反应比预期的要慢,"曼施坦因在指挥部中观察着战况,"看来他们确实把主力调去应对华国了。"

战场上,沙俄的抵抗出奇地薄弱。他们的炮兵火力稀疏,装甲部队的反击也显得犹豫不决。伯德帝国的装甲部队如同尖刀般,轻易地撕开了沙俄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