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后,无论是说话还是写诏书,老朱都会加上“朕本淮西布衣”几个字。
“难道要违反陛下颁布的科举成式?”刘基微微皱眉,虽认可朱钧的话,但这未免有讨好之嫌,让大业的文人如何想
“这不叫违反,而是顺应时局。”朱钧道:“若这一次考的都是自己人熟悉的,你让别人怎么想?
他们会不会觉得自己被耍了,没有被大业尊重?
恼羞成怒之下,那些落榜的人,还会说大业的好话?
当然,我们不是舔狗,不会一味的为了他们而妥协。
但,主家的待客之道,绝对不是把人骗过来杀!
这样,即便你把人强行留住,人家也不是真心来的。
所以这一次会试三场,考题是非常重要的。
咱们不偏向自己人,也不偏向别人,毕竟明年还有正式的科举,若是连考两场,都考不中,那基本上也是庸才,不堪大用!
这一块我的要求就是如此。
考题可以刁钻,但是一定不能明显偏向其他人。
再者,应该对忌讳的东西适当的放宽。
恩科就要有恩科的魄力。
本王觉得,应该出一道谈论国事的题目,要大胆一些,看看其他国家学子对大业的看法。”
刘基眉头皱的更深,“若是对方抨击大业呢?”
“那又如何?”朱钧道:“有人替你补漏拾遗,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我相信,这些学子应该不至于通篇都是谩骂,若有那又如何?
传出去,好教天下人看看,我大业的气魄和胸怀。
法应该随着时局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
你拿着千年前的律法来管本朝的臣民,能行吗?”
刘基被问的一愣,“那自然不行。”
“这就是了,所以本王觉得,这一次要大胆一些,要展现出大业那种求贤若渴的样子。
既然如此,就不该避讳这个避讳那个的,让他们大展拳脚,看看他们的真实水平。”朱钧笑着道。
刘基不由在心中暗叹,吴王果真聪慧,思路异于常人。
在翰林院时,所有人都是求稳,考虑的都是如何不出错,而朱钧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两相比较一下,他们倒是显得小家子气,而且也不爽快,说不定还真的会被天下文人所笑话!
“兹事体大,下官不敢做主,若是上奏陛下后,得了批复,倒是可行!”刘基也认可了朱钧的想法。
“诚意伯,这件事你去操办就行了,让手下那些人大胆出题。”朱钧才懒得去翻看四书五经从里面挑选题目,“《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判语五条,试论经史策五道,不要约束的太死,一定要大胆放手去做!”
这些小题加起来近二十道,每一道都有字数限制,再加上书写要工整,就更难了。
所以会试要考三天,不切身体验,根本不知道题目有多少,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