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或者说到处都是,即便是最受重视,也可以说最为核心的新一代坦克炮都不例外。
按照最初计划,新一代主战坦克将采用由德国主导,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众多北约集团成员国参与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坦克炮,即代号Rh130—52的滑膛炮,最后还会成为北约集团的标准口径。问题是,这种新一代坦克炮由德国牵头研制,排第二的是法国,而主导北约集团的美国却没有参与。要让Rh130—52成为北约集团的标准坦克炮,能否获得美国的支持至关重要。现实情况是,美国根本就不看好这种滑膛炮,而且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把重点放在电热化学炮等新技术上。事实上,不管是美国陆军,还是华盛顿当局,都不会再次采用欧洲火炮。道理很简单,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就没有像样的坦克炮。第一代标准口径坦克炮是来自英国,第二代来自德国。如果说在冷战时期为了对付苏联的钢铁洪流,华盛顿当局懂得取舍,会适当的向欧洲盟友让步,采用欧洲国家开发的武器装备,那么在冷战结束之后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更何况,现有的坦克炮不是不能用。乌克兰战争已经证明,别说威力巨大的Rh120—55滑膛炮,哪怕是威力更小的一百零五毫米线膛炮,都能够应付俄罗斯的主战坦克。至于对付另外一个超级大国的主战坦克,即便Rh120—55勉为其难,也不等于说扩大口径就能解决问题。也正是如此,美国才一直不看好传统坦克炮,认为只有研制采用全新发射原理的火炮,才能够确保在下一场战争中摧毁遇到的装甲目标。只不过,在根本上依然是想通过研制新式坦克炮巩固在北约集团的地位,顺带打击德国的军火产业,让欧洲盟友更加依赖美国。
不管怎样,英国陆军就那个样子。
如果只是小规模的军事行动,而且以海上封锁为主,最多打击沿海地区的军事目标,不发动地面战争,也不谋求夺取伊朗的领土,那么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当中,基本上没有陆军的事。
其实,空军也得靠边站。
别说现在的皇家空军没有了战略打击能力,就算有,也没有用武之地。伊朗不但不是没有防卫能力的弱国,还是中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强国。虽然被封锁禁运了几十年,但是在解出禁运之后的这几年,伊朗从俄罗斯采购了大量武器装备,国防力量有显著提升,而且得到加强的主要就是防空。哪怕从俄罗斯购买的那些防空系统对付不了B—2A与F—35A这样的隐身飞机,可英国空军也没有隐身轰炸机。如果是传统的轰炸机,只能携带巡航导弹在远处发起攻击。乌克兰战争已经证明,“战略轰炸机加远程巡航导弹”的组合,没有足够的综合国力根本就用不起。俄罗斯没法用巡航导弹扫荡乌克兰,就算英
国的国力更强,也没办法用巡航导弹打垮伊朗。
不过,英国有隐身飞机,只不过是隐身战斗机。
只是,让战术航空兵参与打击伊朗的军事行动,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政治问题。
在伊朗的周边地区,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为英国提供军事基地,即便是南边的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也一样。不要说英国在这些国家没有租用的军事基地,就算有,也未必能用于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到不是周边的穆斯林国家在乎兄弟情义,而是不愿意为英国的利益而承担遭到伊朗报复的风险。即便让美国出面,进行积极的外交斡旋,最终得到部分周边国家的支持,也需要很多时间。至少都要十天半个月,搞不好的话,恐怕得花上几个月才能够找到立足之地。
更加要命的是,在找到了立足之地之后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运送装备物资,而不是说有了空军基地就能把战斗机派过去,立即起飞去轰炸敌国。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只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就需要几个月。即便是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行动,前期部署都需要几周,肯定没办法一蹴而就。
没有前进基地,就没办法靠前部署战术航空兵。
显然,要迅速发起军事行动,能够上场的,就只有皇家海军。
不管怎样,皇家海军都是英国国防力量的支柱,更加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急先锋。
此外,也就只有皇家海军的航母战斗群能及时赶到,而且在没有其他力量支持的情况下单独发起打击行动。
必须承认,以打击能力来说,英国皇家海军也就排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后面,稳坐全球第三把交椅。
关键还有,“伊丽莎白女王”号正在执行部署任务,之前一直在阿拉伯海活动,遭到袭击的“格拉斯哥”号就编在航母战斗群内,只是临时接到了命令,才脱离了战斗群,单独前往波斯湾。除了“格拉斯哥”号之外,战斗群里面还有两艘护航战舰,分别是45型防空驱逐舰的“邓肯”号,以及跟“格拉斯哥”号同型的“诺丁汉”号,此外在附近至少有一艘攻击核潜艇。
当然,决定战斗群打击力量的不是护航的战舰,而是航母搭载的作战飞机。
因为是去热点地区执行部署任务,随时有可能接到打击命令,所以“伊丽莎白女王”号按照正规标准,搭载三个中队的二十四架F—35B战斗机,还有一个中队的六架EH—101“灰背隼”反潜直升机,以及一个小分队的三架预警直升机。其中的关键,就是那二十四架“闪电2”隐身战斗机。
前面已经提到,英国不但是美国之外,F—35B的最大采购国,还全程参与研制工作,而且一度决定了该型号的生死。到最后,也就是伦敦当局做出决定,让空军与海军统一采购装备F—35B,不是分开采购F—35A与F—35C,B型才保留下来。伦敦当局的这个决定,不是在为美国
海军陆战队着想,而是为自己省钱。让空军与海军装备同一种型号的战斗机,不但能最大限度节省后勤保障开支,还能够适当缩小装备规模。这就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让空军的战斗机部署到航母上,加强舰载航空兵的战斗力。反过来,也可以让海军的战斗机部署到空军基地。虽然说这会影响军队的总体战斗力,尤其是遇到全面战争,军事力量规模不足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但是就实际来说,真要爆发大规模战争,多几十架战斗机与少几十架根本就没有区别。更何况,英国的现实处境也意味着,爆发大规模战争,遭到全面军事入侵的概率几乎为零。相对的,缩小装备规模在和平时期能够节约大笔经费,在其他方面能够更有效的增强军事力量。
受到这些因素影响,英国皇家海军搞到最后只采购了三十二架F—35B,也就勉强能够组建一支舰载航空兵联队。
这点规模,显然不够看。
按照设计,“伊丽莎白女王”级最多能够搭载六十架F—35B,即便按保证舰载机出动效率的方式部署,也能够搭载四十八架,而且从综合应用的角度看,搭载三十六架能够获得最高的效益。按英国皇家海军自己做的推演,“伊丽莎白女王”级搭载三十六架F—35B能够执行百分之九十五的作战任务,而且另外百分之五的作战任务往往也轮不到海军,更加不会首先考虑舰载航空兵。也正是如此,皇家海军原本计划采购七十二架F—35B,用来组建两支舰载航空兵联队,确保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同时出动两支航母战斗群,或者是组成一支战斗力更强的双航母战斗群。只可惜,在伦敦当局不肯拨款,下议院也认为没有必要采购更多战斗机的情况下,也只能面对现实。这就是,平常让四分之三的舰载战斗机部署到航母上,另外的四分之一进行维护保养。如果爆发了战争,或者需要加强航母的打击力量,那就只能从空军借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