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邮员生活,是从一个非常普通的早晨开始的。”
伴随着宁静的背景乐,江炎的旁白出声,《那山那人那狗》缓缓地展现在了一众观影者的眼前。
大银幕中,天色还有些暗,山、屋宇、河、田野还都蒙在雾里。
邮电所里的一家人已经早早起来,“父亲”正收拾着邮包。
虽然“儿子”昨天就收拾好了,但“父亲”又都掏了出来。
他想到这是孩子第一回当乡邮员,还给他画了张地图。
乡邮员不是那么好当的。
一张小小地图,标出了寥寥几个地点,但用“父亲”的话解释,却是:
“来回一趟二百二十三里,要站三天,中间歇两个晚上。”
“儿子”很是自信道:“我知道,你来了回的,我怎么不知道。”
父亲没说什么,而是继续指着地图交代细节:
“第一天,你要走八十里上山路,翻过天车岭。。。”
一天至少八十里的山路,上山下山,再加上几十公斤的邮包,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儿子依旧自信地表示:“第一天我要是多走点,没准两天就能赶回来。”
父亲闻言侧头教诲:“干上了,就不是一天两天,三趟五趟。。。”
儿子打断道:“我知道。”
父亲继续叮嘱,乡邮员这活看着简单,实际却不简单,真的干上了可不兴喊累。
但儿子丝毫没有排斥,反而戴上了父亲的旧制服帽子,用他的话来说,乡邮员还是国家干部,至少比进城打工要好。
而其实乡邮员是父亲做了一生的职业,接他的班也是他自愿的。
收拾妥当,儿子走到门口,他就要背上那沉重的邮包,上路了。
他的跟前,走来了一只狼犬,这狗名叫“老二”,是父亲乡邮路上的老搭档。
儿子唤它一块走,这送邮的路上可不能没有它,何况他还是第一次呢。
但“老二”紧紧挨着父亲,无论父亲怎么劝他都无动于衷。
于是父亲回屋换了身衣服,决定一同上路。
离开家门,儿子回头对母亲大声叮嘱:
“妈,你有事就找许万昌,我托过他了。”
“妈,你回去把。”
儿子一步三回头地叮嘱着母亲,父子俩走了,家中只剩母亲,儿子自然担心。
可父亲此刻却有些醋意:
“妈,妈的,叫的亲!”
影片到这里,观众们也便知道了影片交代的背景。
父亲退休,江炎接了父亲的班,因为是第一次上班,所以两人不得已一起走。
之所以不得已,是因为那肉眼可见的“父子生疏感”。
而这也在接下来的镜头中交代了。
雾气中的农村小道上。
山、人、狗的构图很美,但狗在前,儿子在中间,父亲落地有些远。
看得出来,儿子不习惯和父亲同行。
而这也让很多观众们深有所感。
确实,在华夏社会中,父子亲情总是那么奇特。
不习惯叫“爸”,和“爸”不亲,是一种常态。
但要真说“不亲”,那也不见得,只不过这种感情很不容易表达出来。
而《那山那人那狗》的开篇,似乎也就让观众们知道,这片子所表达的,就是这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