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番薯的长势,薛家便将开挖之日定在十月二十。
要来做工的,其他村镇的大部分村民,在十九日便已陆陆续续来到番薯山脚下。
众人在这里过一晚,顺便确定自己明日被分配去做工的地方,以及分配到的任务,就等着第二日开工了。
翌日,其余的村民也陆续赶来。
番薯正式开挖。
如今种有十几万亩番薯地,下季藤苗怎么都够,因此,他们不用先将藤苗护着剪下来,而是直接开挖,挖出来之后就放那。
会有专人负责过来剪苗,也有人只负责把一个个番薯从那一大串中摘下来,更有人只负责装箩筐,部分劳力足的便负责把番薯挑回去,换回空箩筐。
这轮番薯不用留种,且挖出来后短时间内就要处理掉一大批,因此他们也不怕挖怀,挖的时候更不用顾忌藤苗,挖番薯的速度自然更快。
若要顾忌这个顾忌那个,那十日内想要完成这么多活儿,还真够呛。
之前薛家预计的是,除了现有的劳力,只要从其他村镇再招到四万劳力,就能完成这次任务。
只是番薯挖出来了,但如何挑回去,这又是个问题。
毕竟这片山围了十多万亩番薯地呢,将番薯从最高处挑下来,走个来回就得个把时辰。
没有个十来万的劳力,就甭想把番薯与番薯藤在十日内全都挑下山。
因此,远一些的番薯,便只能挖好后又埋回土里去。
正好,离山顶越近的番薯也越甜,以后制糖最合适不过了,这批番薯自然就先埋在这边。
这埋也不能随便埋,也有不少讲究。
大致便是挖个大坑,将之前挖出来放了一段时间的番薯又铺到坑里去,在上头喷一遍水,那原本表皮干了变成泥土色的番薯在喷水之后便又变成红色,再在上头覆盖一层厚厚的干土,它们便能在此保存许久了。
不过在二十这日轻点了人数之后,薛家发现,他们还是低估了村民们对于做工的积极性,其他村镇来了六万劳力。
那便一共是八万了,比他们预计的多了两万。
人数多了,速度自然便快,至少可以多挑一些番薯回去。
但问题又来了,所谓的劳力数量还只是薛家按照他们所能提供的劳作能力折算后的真正劳动力,实际上人数更多。
来人太多,在住宿这方面明显超出了薛家的承受能力,自家的棚子住不下这么多人呐。
薛家便只好出银子让他们暂住在番薯山周围那些村子的村民家中。
好在他们需要解决的便只有晚上睡觉的问题,这也不难,席子褥子棉被等物在地上一铺,一个屋里可以睡好些人。
这些屋子的主人家,多数都是将土地租给了薛家,自己也为薛家做工的,自然也是欢迎之至,毕竟每日都能多收上几文钱呢。
对薛家而言,每日付点银子,可比建棚子划算多了,而且也节省时间,如此再好不过了。
但即使如此,因为人口实在众多,几乎把大部分村民的家里给睡满,薛家才勉强安置好他们。
在整个丰庆县的所有下层百姓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派了劳力去薛家挖番薯与种番薯时,他们不知道自己这个县里正在悄悄地酝酿着惊天巨变。
而这巨变也与薛家,或者说是他们所种植的番薯有莫大的关系。
丰庆县整个县才二十几万人,结果那薛家种植一种作物就要动员十来万人做十来日工,且还是不断的时日,百姓们可能只会想到自己能从中多挣到多少钱。
至于那些亭长、里正,想到的自然便是让百姓富裕的这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