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镇抚使直管的是燕云军州,这些塞外军州给李慢侯安了另一个身份,燕然大都护!
诏命李慢侯重开唐时的燕然都护府负责羁縻草原诸部。
唐朝王维一首边塞诗很霸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都护在燕然啊,但这是朝廷给李慢侯加官进爵,扩大权力吗?
如果是唐朝,当然算是。可现在分明就是希望李慢侯去羁縻根本羁縻不住的草原霸主,这根本就是希望李慢侯的东藩来阻挡草原霸主南下的脚步。
扩大的权力一点都没有,大片的河套草原,没有半点意义,因为加起来都没有十万人。李慢侯要在这里开设燕然都护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朝廷却不会为此买单。
“哎。这种阳谋,应该是出自赵鼎之手吧!”
李慢侯感叹道。
明明知道是坑,他不钻也得钻,因为他不可能直接放弃塞北,如果真的抵挡不住,这里可以放弃,但不能打都没打,就主动放弃。所以李慢侯这个坑跳定了!朝廷扔的这个包袱,他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赵鼎看的很清楚,李慢侯一旦陷入塞北,根本就无法抽出力量到其他方向。只能被迫跟草原霸主纠缠,而且会越来越有求于朝廷,因为失去了淮海基地之后,李慢侯藩地内的人口根本不足以让他经略塞北。
这样东藩就被彻底拴住了,朝廷就有机会进行削藩大计。
经略草原注定是要赔钱的,李慢侯绞尽脑汁也无法想出如何从草原上开发财富,因为草原人的生产太落后了,放牧和打化中,也就有了浓郁的商业成分,阿拉伯人就是闻名世界的商业民族。
克烈人愿意跟西域通商,不可能没兴趣跟大宋通商,草原民族文化落后,但世界观却不狭窄,反而比中原王朝大的多。汉武帝时期,派出张骞才第一次让中原国家了解了西域,而匈奴人的铁骑早就活跃在西域和辽东之间很多年了。
李睿提出,遣使跟克烈人沟通,先打通河套跟可敦城之间的贸易线路。如果能跟克烈人结盟,让他们许可商队过境,有可能重新打通西域。
这个建议,赢得了李慢侯的支持。让他放手去做,争取明年春天的草原上,可以响起通向西域的驼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