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
小秋大夫眼泪汪汪地出了县医院的大门。
旁边给她拿药的老护士哭笑不得看这个下乡插队的小赤脚大夫, 瞧她处理病人的时候头头是道,怎么到自己身上脑袋瓜子就这么不好使?
不过拜这场烫伤所赐, 余秋没用红星公社卫生院的介绍信, 就顺利买到了她想要的医疗器械跟药品。要不是怕杨树湾大队被她买破产了再加上她事先从小胡会计手里头支的钱有限, 余秋真恨不得搬空了整个县医院。
医药卫生, 其实看病真的非常依赖药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药就是医生手中的米,有了米才可能做出大餐来。
余秋没有等孩子病情稳定,这种急性肺水肿情况可以来回反复。能不能平安出院,要看老天爷收不收人, 还要看家人想不想救, 又有没有经济实力救。
不过唯一可以庆幸的是,眼下这个孩子的治疗费用应当不成问题。因为外国导演的纪录片里头已经记下了他们抢救的影像。外交无小事,无论如何,官方都不会让这个孩子因为没钱治病而死亡。
县医院也给省城打了电话,那边紧急派专家正以最快的速度派专家过来。无限好文,尽在网
这是孩子的幸运。
生命从来都不是平等的,但任何一个生命获救都值得庆幸,尤其是这么小的孩子。
杨树湾的大船已经送过一拨客人, 折返回头接大队的赤脚医生。
余秋拎着自己从药店跟县医院收刮来的大包小包踏上船头。
临走前,渡口办公室的阿姨又硬给她塞了一包糖:“拿着, 回去给娃娃们甜甜嘴。”
她都听撑船的老成根夫妻说了, 这大队的小赤脚医生大晚上的挨着蚊子叮捉知了猴又连夜进城卖钱, 想给孩子们买糖吃呢。
余秋推脱不过,又搞不清楚现在的古巴糖究竟是什么价钱, 只得照着伊拉克蜜枣每斤三毛钱的标准来。又考虑到买糖还需要糖票,她丢下一块钱,抓着糖包就跑。
无限好文,尽在网
老成根夫妻麻利的很,都不用余秋随处立刻竹竿一点,摇着船往河里头去。
气得阿姨手里头抓着纸币大喊:“你这个娃娃。”
回复她的是余秋的笑声,7月的下午,江河如同烧开了的滚水,腾腾热气往上蒸发。
陈家老夫妻两个拼命摇着船,试图让船快点儿,好带起风吹个痛快。
余秋忍不住念叨:“要是有风扇就好了,最好前面摆着一盆凉水对着吹,肯定能凉快不少。”
陈大爹笑着接话:“小胡会计也这么说。他讲忙罢了,太阳照的事情,就给我们在船上都装水车。”
哈,到时候常往前行,水车激荡起的巨大水花也能带来不少凉意。
余秋相当怀疑这个方案的可行性,除非水车带起的是河底下的水,否则搅动了江面的开水又有什么意义呢?
她正琢磨着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比方说利用江风之类的,后面就响起大喇叭的声音。
穿着灰色列宁装的县革委会主任,左手叉腰,右手拿着大喇叭朝杨树湾航船的方向喊:“停下,好好配合外交任务。”
其实两艘船已经距离极近,光凭者,革委会主任声嘶力竭喊话的架势,用不着喇叭也能叫人听得清清楚楚。
余秋被喇叭喊得耳朵疼,她从船舱伸出脑袋去看状况,顿时惊得瞪大了眼睛。
那几位外国人站在船头,摆弄着摄像器材,正对着杨树湾的船拍个不停。
革委会主任神气活现,满脸严肃地强调:“ 这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你们必须得好好配合。”
洋导演史蒂夫对中国的赤脚医生非常感兴趣
,他听翻译说余秋是赤脚大夫后,就要跟着他回杨树湾,拍摄赤脚医生的生活。
这跟原先的计划不相符,陪同的中方官员并不同意,然而不幸的是,那位负责官员不小心吃坏了肚子,已经拉到脱水,直接在县医院住院了。
于是“暂时休假”的摄制组争取到了县革委会主任的同意,由他陪同着去杨树湾拍摄乡村生活。
革委会主任积极向上,有着一颗蓬勃上进心,自然不愿意放弃如此好的宣传机会。
哈,这回他可是牢牢压了隔壁县一头。会做事,还会宣传,他们大大地出风头咯,洋人都给他们拍片子做宣传呢。
余秋本能地拒绝,多说多错,多做也多错。在县城渡口被动入镜也就算了,现在她可不想多事。
开玩笑,别说是外国人参观了,就是上级领导下来检查,基层单位也要好好准备,以达到呈现出一个繁荣团结稳定积极向上的风貌。
外交无小事,她可不想因为自己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直接被当成现行□□拖去蹲大牢。
可惜的是,当领导积极上进时,底层人民的呼声通常会被忽略掉。
事实上,他们完全没有拒绝的权利,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服从,并且好好配合。
被摄像机镜头盯着,旁边还有高鼻子蓝眼睛的洋鬼子虎视眈眈地看着,老成根夫妻连船都不会撑了。
他们好不容易撑到下一站,坚决不愿意继续走下去。
革委会主任气得够呛,一个劲儿的批判他们思想觉悟太低,说老落后分子。
余秋看老人可怜巴巴的样子,忍不住开口解围:“我们大队正在促进农业生产呢。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要是耽误了沤肥,会影响秋天收成的。”
她转过头,冲史蒂夫导演点点头,“您要拍摄赤脚医生的部分,那我上你们的船就是了。”
明明他们坐的是机动快船,却要跟着人工船后面,瞧着就叫人别扭。
摄制组叽里咕噜地商量了一通,答应了余秋的要求,放那艘农用船走了。
余秋上了快船就想叹气,外宾的待遇到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