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也赞同夏侍郎的意见,臣愿意出使倭国,劝其召回倭寇,如此我东南海疆可安!”这是礼部侍郎郑沂的声音。
“臣附议!”
“臣附议!”
看着一地的官员,朱允炆感觉有些压制不住自己的火气,冷声道:“还有吗?”
“臣不赞同夏侍郎的意见,此举祸国殃民,遗祸匪浅!”突兀间,一个声音唱起了反调。
众人望去,原来是户部侍郎卓敬,他缓步走了出来,施礼道。
朱允炆见状大喜,立刻道:“诸位平身,听听卓侍郎的意见。”
众人起身,望向卓敬,但眼神见都不太友好。
卓敬摇了摇头,朗声道:“皇上,诸位同僚,乐浪本是汉唐故地,甚至汉唐之地尚不止乐浪,朝鲜都城汉京都在其中。”
“我朝既然立鼎中原,当然要恢复汉唐故土。下官只想问一下诸位,朝鲜说那是他们的故土,所以他们要收复。”
“那么乐浪是不是我们的故土?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我们泱泱大国,志向难道还不如小小的朝鲜吗?朝鲜有恢复故土之志,我们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要退让?”
“下官请问诸位,蒙元曾经奄有华夏,所以屡次扰边,难道我们要放开长城,让其恢复故土吗?再者女真曾经占领北方大部,辽东更是其故土,难道我朝要放弃辽东吗?”
“朝鲜要乐浪,我们答应了,如果他再要沈阳呢?我朝如何答复?”
卓敬的话简单平实,但是却铿锵有力。武将们纷纷出列,支持卓敬的意见。
徐辉祖更是道:“陛下,末将以为绝对不可以退让,小小一个朝鲜就敢威胁我大明,如果再有小国效仿,我朝该如何应对?”
“所以末将以为,此例决不可开,大明不仅要让其感受到天朝上国的仁慈,还要知道我大明将士的弓箭和长刀!”
“是,此例决不可开!”
“末将愿领兵踏平朝鲜,献俘阙下,以威慑诸藩属国。”
看到武将群情激奋的场面,夏元吉、郁新对视一眼,然后郁新走了出来,满脸堆笑道:“卓侍郎、诸位将军,你们的话确实非常振奋人心,但是打仗是要死人的,是要耗费钱粮的,如今各方大军压境,难道诸位能保证必胜?”
“如果不能必胜,则开战有何意义?”
诸位将军语塞,不知该如何对答才好,战争谁也没法保证必胜,而且这次战争是要越过长城,在辽东、朝鲜和海上作战,变数就更多了。
但是仍然有人不服气,刚刚从西北召回的曹国公李景隆出列道:“陛下,郁大人所言差矣。打仗不存在必胜的说法,末将以为,只要有七八成的把握,就可以开战了,剩下的就是将士的武勇和临阵发挥了。”
“至于这次,虽然蒙古、朝鲜、倭国、帖木儿来势汹汹,但末将以为,皆是不堪一击。”
“朝鲜撮尔小国,拥兵二十余万,其装备和战力都远逊于我军,加之我军有水师支援,击败朝鲜,把握是比较大的。”
“倭国可能以为我朝拿倭寇没办法,就敢与我朝开战,但是正面作战和倭寇的袭扰不同,我大明水师实力远在其之上,如果倭国真要开战,那是自取灭亡。”
“蒙古从洪武二十八年的漠北之战到燕逆之乱,其损失兵力在十五六万以上,现在才过了数年,即使其人数恢复了,但是战力却不可能恢复。所以我军也有取胜的把握。”
“帖木儿实力虽强,但是其从撒马尔干出发,远涉沙漠,等到达我嘉峪关,必然是强弩之末,可以轻松击退。而且据末将所知,两个月前,帖木儿还在极西之地作战,没有在撒马尔干,无暇东征,所以其来袭之师最多是偏师,甚至很可能是子虚乌有。”
“至于女真、安南和诸宣慰司,只是土鸡瓦狗而已,不值一提。”
“所以,”李景隆拱手道:“陛下,此次作战,我朝胜算很大,臣赞同卓大人的意见,既然他们要打,我们大明就奉陪。困难再大,难道还能大过先帝驱逐元兵不成?”
看着侃侃而谈的李景隆,朱允炆有些诧异,他发现这个李景隆有了一些变化,应该是做过不少功课的,叙述还是蛮有道理的。朱允炆心下暗喜,绝对重用李景隆,这个人可以用来与文官系统吵架啊!
最后,朱允炆抬了抬手,沉声道:“诸位,战争既然不可避免,那么朕决定,开战!”
“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
“好,朕的将军们,朕给你们的目标是攻灭朝鲜、归化女真、击溃蒙古,彻底杜绝辽东的隐患!能做到吗?”
“能!”
建文天下
建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