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否把李相国的奏章,给微臣一观?”
一名三十多岁的年轻官员,上前拱手说道。
留下来的几个人,除了钱明渡之外,其余的三个人都是生面孔,刚刚说话的那名年轻人叫做周必明,由陆州刺史刚刚调任中书侍郎,中书侍郎虽然只是一个虚职,却是天子近臣,权力不大,但影响力很大,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能做中书侍郎的人,一定是皇帝的心腹,而且这也只是一个过渡,有了机会,皇帝肯定会加以提拔与重用。
周必明并不是赵询的太子府老人,他之所以被赵询看重,完全靠的就是自己的能力。
周必明性格严肃、耿直,不拘言笑,但心胸大度,公正无私。
与周必明同姓的另外一个人,想来大家不会陌生,那就是周青,他们两人不管是人生还是性格,都是非常的相似,同样的出身贫寒,但却生了一个好脑子,读书厉害,不到二十便是中了进士,周青是状元,周必明则是探花,同样的少年成名,也同样的因为性格耿直,敢于直怼皇帝,最后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引起皇帝的注意。
不同于周青这个愤青,只要跟人交流,一言不合,便要顶上两句,周必明这个人,言语不多,有些沉默寡言,要么不说,说了就一定会说重点,不说废话,怼人也是一样,要么不怼,一旦开了口,那就是直接把你顶着下不了台。
中了进士之后,名次靠前的人,一般不会立即外放地方,而是会留在丰京,出任一些清闲官职,这些人都是吏部,乃至是皇帝的重点考察对象。
当时,赵智宴请这批进士才子,酒到中途,突然有感而发的说道:“天下读书人,还是幸福的。”
赵智只是喝了一点酒,随口说说罢了。
周必明听了之后,当即大声说道:“臣,一路北来,数千里之遥,徒步一月有余,何其苦矣。”
赵智笑着说道:“这点苦,与功名利禄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哪里想到,听到这句话,周必明竟是嚎啕大哭起来:“岭南、山南、剑南三道之地,读书人何其多矣,每年赴京赶考之人,乃至千人之众,但得中者寥寥无几,今年整个岭南道,与臣同来丰京赶考学子,三百二十五,但是仅臣一人得中,他们数千里之遥而来,数千里之遥而去,年年如此,何其苦矣!”